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组织PD-L1表达及外周血常规指标与免疫治疗疗效关系初探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ng89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肺癌目前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于癌症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肺癌病理类型的一类,占其中的大部分比例。在经历了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后,免疫治疗兴起,成为晚期野生型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在现实应用中,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通过接受免疫治疗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质量,仅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经免疫治疗获得长期生存。同时接受免疫治疗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临床医师精准筛选出可从中获益的患者。作为现阶段预测免疫治疗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仍有争议性,不同研究结果中PD-L1的预后意义也有所不同。仍需要实验研究证明其预后价值。有研究表明外周血中的炎性指标与肿瘤的预后有关,作为炎性复合指标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可能与免疫治疗疗效有关。目的:探讨肿瘤组织PD-L1表达及外周血炎性复合指标与驱动基因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的行单纯化疗及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65例晚期NSCLC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计算并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D-L1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有关(P=0.030),与免疫治疗疗效无相关性。治疗前LMR水平与患者年龄、远处转移数有关(P=0.035、P=0.032)。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较单纯化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43.8%对18.2%,P=0.026)、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更长(中位PFS7.7月对4.7月,P=0.0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差异。对于化疗患者:男性、远处转移数<3处、治疗后PLR水平升高、治疗前高LMR水平的患者PFS更长(P<0.05)。对于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患者:治疗后PLR水平下降的患者PFS更长(P=0.014)。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HR=4.22,95%CI:1.13-15.75,P=0.032)、治疗后PLR变化(HR=0.34,95%CI:0.14-0.79,P=0.013)及治疗前LMR的高低(HR=0.45,95%CI:0.21-0.97,P=0.041)是行化疗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前后PLR的变化(HR:2.77,95%CI:1.19-6.42,P=0.018)是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治疗前PD-L1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存在一定关联性。治疗前PD-L1表达无法预测免疫治疗预后。治疗前LMR的高低与患者的年龄及远处转移数有关。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后可提高有效率、延长PFS。患者外周血炎性复合指标一定程度上与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有关。
其他文献
学位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常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血清中出现大量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补体激活,引起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损害。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认为是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产生多种免疫异常。目前通过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发展新阶段下乡村治理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指导思想,使适应现代化激流下的古村落的良性更新发展成为可能。文章综合分析乡村振兴的思想内涵并将其作为古村落保护更新研究的方向,从自然环境、经济产业、人文特色以及运营维护四大方面着手对古村落的发展更新提出研究策略。同时,实践应用于徽州歙县阳产村的保护更新改造中,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保护更新的发展策略,以期探索可持续性的古村落保护更新发展模
目的:观察原研伊马替尼转换国产伊马替尼胶囊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对转换国产药物治疗的接受度。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就诊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且初次诊断6个月内即接受标准剂量原研伊马替尼药物治疗,规律不间断服药至少达12个月,治疗过程中未接受其他TKI药物并至少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的患者
研究目的: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CP/CPPS)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与CP/CPPS的发展有关。白介素-17(Interleukine-17,IL-17)与某些慢性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是,IL-17如何驱动CP/CPPS发生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
目的:重度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一种由各种类型的能引起血管内炎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所导致的下肢慢性缺血,其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病变动脉远端流出道的情况,分为外科手术治疗及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uto-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auto-PBMNCs)等治疗。目前auto-PBMNCs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种源池杉幼苗的抗旱性差异,以期为其引种驯化、抗旱种源筛选与培育、消落带植被选择及池杉抗旱性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利用不同浓度PEG-6000与Hoagland的混合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不同干旱程度对3个种源池杉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并利用抗旱指数与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种源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
近些年,我国开始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多个政策来鼓励和促进其应用和推广,因此,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东南大学、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津西赛博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大学等研究机构和企业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框架钢结构体系建筑产业化技术与示范",针对当前装配式钢框架体系建筑在应用中存在的梁柱外露、工业化程度低、施工复杂等问
背景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经典的手术治疗方式是二尖瓣置换术(MVR),但随着对二尖瓣结构认识的深入,二尖瓣成形术(MVP)逐渐取代瓣膜置换术成为治疗二尖瓣反流的首选术式。早期开展MVP术前依靠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对病变进行诊断,再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拟定大致的成形策略,但是对这种二维平面图像的诊断依赖超声医生的诊断经验,且提供给外科
背景和目的尽管巨大肝细胞性肝癌(hu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uge HCC,≥10cm)的治疗方案众多,且外科治疗的预后差异较大,但对于合适的患者,肝切除术仍是其首选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准确评估患者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状态对于临床决策及个体化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两个针对巨大肝癌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期(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