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Coleoptera:Curculionidae)原产于美国,1988首次在中国唐山市唐海县发现。湖南省于2001年首先在株洲县发现稻水象甲疫情,迄今为止,已先后在岳阳、长沙、益阳、娄底、邵阳、衡阳、湘西等地发现该虫,稻水象甲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一种危害较大的检疫性害虫。对稻水象甲遗传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入侵路径,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发生动态。虽然有学者在全国进行采样对稻水象甲做过遗传结构的研究,但在湖南省内采点较少,对湖南省内稻水象甲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尚不够全面。为全面了解湖南省稻水象甲的遗传结构,本研究通过ISSR分子标记方法、线粒体COI基因和ITS2序列探讨了21个稻水象甲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9个ISSR引物对21个地理种群进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经过ISSR-PCR扩增共得到7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3.24%。在物种水平上,等位基因数(Na)为1.932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39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630,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5320。各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143,种群间遗传一致度为0.6599-0.9369,遗传距离为0.0652-0.4156,基因流为0.7068。各种群之间的Mantel Test显示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具有相关性。9个ISSR引物具有较高多态性,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都表示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现象,种群之间的基因流水平为中等。(2)获得和分析了稻水象甲体内的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片段序列,全长825bp,序列比对表明,所扩增21个地理种群供试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可能是由于稻水象甲体内该基因过于保守,导致线粒体COI基因比对均完全一致。因此,不宜作为有效数据进行后续分析。(3)根据其他象甲科昆虫的18S rRNA、5.8S rRNA、28S rRNA的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稻水象甲的ITS2序列进行了扩增,并对21个地理种群的ITS2序列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ITS2序列也未发现多态性,可能与COI基因序列保守性相似,ITS2在稻水象甲种群内比较保守。在本试验中,不同地理种群的稻水象甲线粒体COI基因和ITS2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不存在差异,说明稻水象甲体内线粒体COI基因和ITS2序列相对较为保守。其原因可能为稻水象甲孤雌生殖且侵入时间不够长的背景下,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遗传变异。但是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样本的研究,发现供试样本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湖南省内稻水象甲遗传结构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丰富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