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ter's综合征: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ichters综合征(Richterssyndrome)是指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ell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B-CLL)患者进一步发展为高度恶性的大细胞淋巴瘤。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即经典型Richters综合征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lymphoma,HL)即HL亚型Richters综合征。但Richters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知之甚少,尤其是对Richters转化中克隆相关与克隆不相关病例的确切比例,B-CLL的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IGVH基因的分子特征和可能涉及的转化机制目前均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从临床实践中观察,Richters综合征有极差的临床预后,这使得探讨和发现可能预测B-CLL向Richters综合征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危险因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课题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hinaScholarshipCouncil)(批准号:20033008)及德国Hanns-SeidelStiftung基金(基金编号:2003183038)资助 我们收集34例经典型Richters综合征,6例HL亚型Richters综合症及8例B-CLL伴CD30阳性HRS(Hodgkin/Reed-Sternberg)类似细胞。采用PCR技术和基因扫描分析IGV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及重排片段的长度,对两种肿瘤的关系进行初步判断。并检测克隆性重排的IGVH基因核苷酸序列,确定两种肿瘤是否克隆相关;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分析了Richters综合征两种亚型IGYH基因克隆性重排及突变状态,并且发现携带未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大多向DLBCL转化,而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向HL转化,这种转化的倾向性提示不同类型Richters综合征涉及的转化途径可能不同,也许是两种Richters综合征亚型临床预后不同的原因之一。而且还发现Richters综合征中IGYH基因使用的偏向性,提示在转化中已知或未知抗原起作用的可能性。另外Richters转化的DLBCL与新生DLBCL在IGVH基因的使用、突变状态、免疫组化染色及预后的不同,提示其可能是一种新的DLBCL亚类。我们还证实ZAP70可以作为Richters综合征中B-CLL携带未突变IGVH基因的指标。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Richters综合征发病机制提供了相关依据。 背景: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ell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B-CLL)是西方国家中最常见的成人慢性白血病,占慢性淋巴系统性白血病的90%,其临床预后个体差异极大。少数B-CLL患者进一步进展为高度恶性的大细胞淋巴瘤,称Richters综合征(Richterssyndrome)。 研究发现携带突变型和未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均可向Richters综合征转化。转化的DLBCL和HL可以是与相应B-CLL克隆相关的,也有克隆不相关的病例。但是由于Richters综合征病例少见,对Richters转化中克隆相关与克隆不相关病例的确切比例、B-CLL的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IGVH基因的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可能涉及的危险因子和发病机制也尚不清楚。从理论上讲,B-CLL向HL亚型Richters综合征转化跨越了淋巴瘤传统上截然不同的两大分类:NHL和HL;而从临床实践中观察,Richters综合征有极差的临床预后,这使得探讨和发现可能预测B-CLL向Richter综合征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危险因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我们共收集48例石蜡标本,分别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InstituteofthePathology,UniversityofWuerzburg,Germany)及墨尼黑技术大学病理研究所(InstituteofthePathology,TechnicalUniversityofMunich,Germany),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病理所(InstituteofthePathology,UniversityofInnsbruck,Austria)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病理实验室(ThelaboratoryofPathology,NationalCancerInstitute,NIH,USA)。病例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记检查,由专家根据WHO分类确诊。包括34例典型Richters综合征,6例HL亚型Richters综合征及8例B-CLL伴CD30阳性HRS类似细胞。 方法:我们结合手工微切割,用常规酚一氯仿抽提两种肿瘤的DNA,用荧光标记的引物扩增两种肿瘤细胞IGVH基因的补体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region,,CDR)CDR3和CDR2片段。 结果:(一)经典型Richters综合征(B-CLL/DLBCL)1、在完成序列分析的23例B-CLL/DLBCL病例中,有18例(78%)B-CLL/DLBCL为克隆相关,5例(22%)为克隆不相关病例; 2、在克隆相关的病例中,15例中有11例(73.3%)B-CLL及相应DLBCL携带未突变IGVH基因; 3、在经典型Richters综合征中IGVH基因的使用是非随机的,VH3-23,VH3-74,VH1-2和VH3-9四种基因在B-CLL中频繁使用,前三者也是克隆相关的B-CLL/DLBCL中常见的IGVH基因; 4、Richters转化的DLBCL部分表达CD5(32.1%),CD23(14.3%)和ZAP70(23.8%),绝大多数表达p53(80.6%)和IRF-4(82.6%); 5、17例Richters转化的DLBC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而4例位于胃肠道的Richters综合征则为28个月; 6、统计分析生存时间与B-CLL/DLBCL的克隆特征,IGVH基因突变,及ZAP70、p53、IRF-4的表达不相关。 (二)HL亚型Richters综合征及带HRS类似细胞的B-CLL(B-CLL/HL/HRS类似细胞) 1、6例向HL转化及6例向HRS类似细胞转化的B-CLL患者中,携带突变型IGVH基因的患者占83.3%; 2、在完成的4例IGYH基因克隆相关性分析中,与相应B-CLL克隆不相关的2例HRS细胞和1例HRS类似细胞均表达LMP1。而1例与B-CLL来自相同克隆的HRS类似细胞不表达LMP1; 3、HL亚型Richters综合征中B-CLL肿瘤细胞常使用的IGVH基因是VH3和VH4家族,其中VH4-34和VH3-48两种基因的使用占50%以上; 4、B-CLL向HL转化及B-CLL伴CD30阳性HRS类似细胞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33个月; 5、ZAP70与Richters综合征中携带IGVH基因未突变型的B-CLL相关。 结论:(一)经典型Richters综合征(B-CLL/DLBCL)1、Richters转化的DLBCL中克隆相关与克隆不相关的比例为2:1; 2、73.3%克隆相关的DLBCL由携带未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患者转化而来; 3、Richters转化中B-CLL的IGVH基因使用的不随意性提示了已知或未知抗原在转化中的作用; 4、Richters转化中DLBCL与新生DLBCL在IGVH基因的使用、突变,及预后的不同,提示可能是一种新的DLBCL亚类。 (二)HL亚型Richters综合征及带HRS类似细胞的B-CLL(B-CLL/HL/HRS类似细胞) 1、CD30阳性HRS类似细胞可能是HRS细胞的前体,B-CLL伴CD30阳性HRS类似细胞可能为HL转化的中间阶段; 2、克隆不相关的HL转化常伴EBV感染,可能是B-CLL患者免疫抑制后继发性结果; 3、83.3%向HL转化或伴CD30阳性HRS类似细胞的B-CLL多携带突变型IGVH基因。 总之,在Richters综合征中,携带未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大多向DLBCL转化,而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向HL转化,这种转化的倾向性提示不同类型Richters综合征涉及的转化途径可能不同,也许是临床预后不同的原因之一。而且IGVH基因使用的不随意性,也提升了在转化中已知或未知抗原起作用的可能性。克隆相关的B-CLL向HRS类似细胞转化,则为NHL和HL两大类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依据。ZAP70可以作为Richters综合征中B-CLL携带未突变IGVH基因的指标。但是IGVH基因、ZAP70、p53、IRF-4及EBV作为B-CLL向Richters转化的危险因子在我们的研究中未得到证实。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认识不高、师资匮乏、设备短缺、教研薄弱、教学不规范、音乐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学校管理的实践,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音乐教育 问题 对策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
人与人交谈,要给对方的不是“字”,而是“情”;演唱者要给观众的不是“歌词”而是“感情”。美妙动人的歌声来自情真意切的情感表达。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指声音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感情表达的重要性。因此歌唱者只有从各方面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也迎来了久违的曙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的中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重视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从而促进其对音乐知识
期刊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来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
期刊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强调:课改要体现多元化,多样化,趣味性。多媒体辅助教学随课改的脚步以崭新的布局,全新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手段的丰富了教学的策略,但也带来彷徨的一面,我们片面追求形式的新颖,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忽略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我们在教学中盲目的追赶潮流,忽略了教学理念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就如何巧妙的运用体育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课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这就是强调一个学习的过程。作为文化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美术鉴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因此,上好美术鉴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分析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高中美术鉴赏课存
期刊
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其任务是传授绘画基本知识,培养各种绘画技能,发展观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创造和审美等多种能力。但是绘画门类众多,它们都离不开造型艺术的初级阶段——素描。素描是通往各个造型艺术专业的基础,素描是通往创作的桥梁。素描是学习各门类的起始,素描也是一种单独的艺术样式而独立存在。  素描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
期刊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修养,使学生养成健康的、正确的审美情趣。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
期刊
哲学充满着神奇和智慧,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哲学,热爱哲学,孜孜以求地追寻着智慧和真理。然而,受年龄、生活阅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高中生眼中,他们觉得哲学似乎就代表着神秘、抽象和空谈,那么多的哲学原理和观点是那样的抽象化、理论化,那样的繁琐复杂,令人昏昏欲睡。这也往往让我们一些老师感到头痛,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不少,最后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学生一脸茫然地摇摇头,多么让人丧气的一幕啊。出现这种现象原
期刊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依葫芦画瓢的去临摹作业,因此学生长期在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式下思考问题,其结果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淡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力,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流畅性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重要的基础,教师要注意激起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