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蛇传的故事从有原始的文字记载到最后的定型,经历了近千年的时间。作为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传说故事之一,它的形成过程可说是非常的复杂,流传地域也十分的广泛。仅就文艺题材来说,白蛇传故事就涉及到了小说、戏剧、曲艺、民间文学等诸多文艺样式。本文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白蛇传故事的文本源流和故事发展的分期问题。主要将分析文本集中于古代小说与戏剧两大领域,并将主要分析文本的年代界限划为自唐代至清中叶,并将其从最初的萌芽到最后的成型按照历史顺序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雏形阶段,基本成型阶段,以及最终的成熟阶段。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综观整个故事的演变过程,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故事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文人创作与民间口传文学的互渗,使得故事的人物、情节前后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于白蛇传故事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分析,以历史为纵轴,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突出了各个人物性格的变化轨迹,对白娘子形象的分析,是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分析的重点,落在她身上的妖性的逐渐泯灭而人性不断地增加,以至于最后达到一种人性的升华的过程上。与此并行的,是关于白蛇传故事主题思想演变的阐述,就其主题思想而言,前后相比也显得极为矛盾,从起初的谴责、批判一变而为赞扬与歌颂。从人妖不可共居,到远离美色的道德劝诫,到世俗男女的婚恋悲歌,再到情感与理智与礼法抗争的悲剧,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这个故事所怀有的审美心理与时代精神隐含其中。白蛇传故事的形成与流变并非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它的故事内容、情节设置与人物刻画,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它的影响力之所以至今不衰,与中国人传统的阅读和审美习惯有着必然的联系。本章重点从古代文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试图去探寻人蛇恋母题与原始文化中所存在的蛇图腾崇拜与变形观念之间所存在的某种联系。同时,试图去探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在小说家们的笔下,蛇女这一形象中所暗含的对性爱与禁忌的观念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