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做空机制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种已很成熟的交易制度,是证券市场功能得以健康发挥的重要基础。它具有提高市场流动性、缓冲市场波动、促进市场价格合理、对冲避险,以及为机构在下跌行情中创造盈利的积极效应,是完善证券市场机制,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迅速增长,规范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的发展不仅激发了证券信用交易的内在需求,也推动了相关法律制度环境的变革。证监会于2006年6月30日发布《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方法》,随即又在2008年10月31日发布了《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为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奠定了法律和政策基础,证券市场的各项基础条件已基本成熟,融资融券制度的推行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正式启航,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已进入卖空时期,正在逐步改变以往不能卖空,只能单边做多的市场交易制度性缺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做空机制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价格波动性大、换手率高、投机性强等现实情况,分析当前在我国实行做空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探讨如何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性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做空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台湾、日本、美国的做空机制的相关法规,进而对我国融券做空机制的推行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引言,介绍本文的选题原因,并对作者能够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做简要的归类总结。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做空和做空机制的概述。本章对做空和做空机制的基本内涵、历史演变、正负面影响、风险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界定了卖空交易和卖空机制的涵义,并对卖空交易的主体和客体进行深入探讨,从对卖空交易的历史考察探究卖空的现实意义。然后分别分析做空机制对股票市场的正面影响:稳定市场、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以及它的负面影响:逼空风险和国际游资的冲击。最后采用分类分析法进行做空交易的风险研究,将在股票市场中的卖空交易针对不同主体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了划分,从卖空者、上市公司和整个股票市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卖空交易给不同的市场参与主体带来的不同风险。其次,对卖空机制对衍生证券市场,主要是股指期货市场的影响,以及股指期货与卖空机制的比较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做空与卖空机制和中国股票市场。该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从改变“单边市”要求、股票市场打假的要求、终结市场“庄家”“庄股”的要求、股票价值回归、削弱股市波动性等五个方面研究了构建卖空机制的必要性,得出要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内部效率,使股市平稳运行,降低市场风险,就必须改变目前单边做多的市场机制,引进卖空机制。然后从法律保障、证券市场发展、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高、监管制度的完善、发达国家做空机制、我国债券市场做空经验等方面,对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卖空机制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再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在选择“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的基础上,从法律的制定,风险监管机制的完善,对证券借贷关系的管理-证券金融公司的建立方面,提出了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卖空机制的方法以及针对卖空交易监管的政策建议。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融资融券在股市做空机制的应用。这一章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依据和顺应我国股市颁布的融资融券业务现行政策,结合我国股市的自身特点,对在我国建立何种融券卖空机制以及怎样建立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的内涵、特点和功能,接着阐述了融资融券交易的操作方法,然后对融资融券的做空面-----融券卖空机制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三个方面对融券卖空机制进行风险研究。最后,引用台湾市场多年来融券卖空机制对其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作为实证研究。并对美国、日本、台湾三种海外成熟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具体制度进行深入比较研究,认为“双轨制”证券金融公司授信模式-台湾模式既能有效控制风险,又能适当保障效率和竞争,较之于缺乏风险控制的“美国模式”和过分保守欠缺效率的“日本模式”,更为适应于我国股票市场,以此为基础,提出在我国建立融券卖空机制的一系列办法,同时,经分析认为,目前我国还存在证券金融公司资金来源不明确、信用评审体系分散等现实困难。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做空机制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推行融资融券做空机制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和证券市场自身特点,合理的选择做空机制模式,安排进度,设计规划,这些问题是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是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第二,具体到做空机制的各个环节,来讨论做空机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这样可以更清晰地说明问题。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国内外做空机制的实施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这样可以更直观、更详细的分析出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环境下由于缺乏做空机制所带来的困境,及应如何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做空机制。第四,在对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做空机制对比分析中,尤其强调了我国在建立做空机制中应从美国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第五,整篇文章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力求达到文章分析研究的严密和完整。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做空机制涉及的内容甚为宽泛。本文限于篇幅,只着重分析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将要推行的融券卖空业务。而对如股指期货等其他包含做空交易的衍生品市场内容并未过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