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中油田在40多年的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历了基础井网开发、一次加密调整、高台子油层开发、二次加密调整和四个区块的三次加密调整等阶段,目前已形成多套井网、多套层系相互完善注采关系的局面,在投产初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加强注水、提高注水质量、加密井网、多次布井、调整注采系统、改变生产方式,以及大面积推广聚合物驱油技术,使得可采储量不断增加,确保了大庆油田旺盛的生产能力。油田经过50余年的开发,油田产量经历了由上升阶段到稳产阶段,但目前,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产量递减阶段,油田开发面临着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递减的“三高”局面,原油生产呈现递减趋势,老区新增可采储量逐年减少,地面设施老化严重,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矛盾日益凸显,老区挖潜难度明显加大。当前油田综合含水率己达91%,从水驱开采状况来看,措施增油效果逐年变差,各套层系间含水差异只有3-4个百分点,结构调整的余地已经很小,综合调整的难度日益增加,况且在近两年内将面临主力油层及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开采和三元复合驱油开采并存的开发局面,而这种局面所带来的问题是水驱与三次采油开采互相干扰越来越严重,原来所制定的油田开发技术政策界限有一部分并不适应目前多元化开采方式下的油层状况,因此,在高含水的情况下,准确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对老油田调整开发方案、制定增产挖潜措施,借以满足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适应油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油田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油田开发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开发实际,研究利用北一区断东二类油层井网,完善该区域PI组注采关系,制定该区域剩余油综合挖潜方法。尽管目前剩余油潜力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很多,但由于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相关资料的约束性,以及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导致研究成果存在一定差异,缺乏联系性,因此,本文在提高单项剩余油研究技术水平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静态地质”与“动态开发”的有关信息,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北一区断东东部主力油层经过多年后续水驱后仍无法挖潜的剩余油富集区的经验识别,通过提高井网控制程度,挖潜250m井距控制不住的河道边部、坨状砂体、河间砂及薄差层剩余油,实现油层的高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