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众多学者们热衷的研究领域。自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有众多贤人志士对隐喻这一神奇而又充满诱惑的话题进行着积极地讨论。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从对语言的修饰手段到语义失常,从临时的非自然意义到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从语言层面深入到思维层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不再只把隐喻看成是对语言的一种简单的狭义的修辞手段,而是在研究中加入了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其它领域的研究方法,把隐喻看成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认知过程。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知法。他们表明,隐喻能构成人们感知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基本图式。因此,隐喻在我们理解语言和用语言来描述世界过程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隐喻研究从此进入认知时代。
在认知框架内关于隐喻的本质,结构和属性的研究很成功。但是,隐喻组织篇章,实现篇章连贯的功能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实际上,在篇章中,概念隐喻的使用能够保证篇章的连贯。将隐喻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篇章连贯功能分析是本文的特点和尝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学者们对“连贯”这一术语的定义没有一致的观点。但本文从连贯实现的手段这一角度给出了定义:第一,连贯是在篇章表层通过语言衔接手段实现的关联;第二,连贯是在篇章底层通过主题的展开,篇章组织结构,命题关系和宏观结构实现的内容上的关联或统一性。本文认为,隐喻在篇章表层上的语言体现形成衔接网络,使篇章更具可读性;不仅如此,隐喻还可以实现篇章底层的连贯。而隐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是其实现篇章连贯的基础。
本研究是从理论角度讨论隐喻的本质,结构,经验基础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隐喻对篇章连贯的作用。现代隐喻理论区分概念隐喻和隐喻语言表达。本文认为,人类的认知蕴于身体,所有的概念隐喻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和物理经验决定的。隐喻本质上是通过一种事物认识另一种事物的方式。就其结构而言,隐喻是始发域的结构向目标域的结构系统地映射。这种系统化的结构映射构成了隐喻的内部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特点。由于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因此隐喻语言表达才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概念隐喻的支配下,隐喻语言表达在篇章中系统成串使用,并相互作用,在篇章表层构成有机联系的衔接网络。这一衔接网络是建立在概念隐喻的使用基础上,是概念隐喻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反映。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篇章主题,主题的展开以及篇章结构相结合,实现篇章连贯。
本文共六章。
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本研究的缘起和目的。
第二章主要回顾了西方隐喻研究的成果。从对比理论和替代理论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互动理论,再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概念隐喻理论,学者们对隐喻的认识随着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的问世标志着隐喻摆脱了简单修辞格的束缚,从而正式进入了认知科学研究的范围。
第三章主要讨论概念隐喻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概念及范畴实现的,因此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概念隐喻首先也是一种概念。这种概念的形成需要三个主要因素:始源域和目标域(Source Domain and Target domain),映射(Mapping)关系及体验基础(Experiential Basis)。而这些因素使概念隐喻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因此,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理论重在研究概念,研究隐喻性表达背后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过程。
第四章首先介绍语言学家对两个概念“衔接”和“连贯”的理解,接着讨论了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最后从连贯实现的手段这一角度给出连贯的定义:第一,连贯是在篇章表层通过语言衔接手段实现的关联;第二,连贯是在语篇底层通过主题的展开,篇章组织结构,命题关系和宏观结构实现的内容上的关联或统一性。本章是第三章的延续,共同为第五章作理论铺垫,从而论证在实现篇章连贯的手段中,概念隐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在上两章理论基础上,本章探讨了概念隐喻在篇章表层通过重复,相互作用和延伸等衔接手段实现连贯功能;篇章深层连贯功能是通过局部命题向呼应,隐喻作为引进,改变和结束篇章主题的手段和隐喻构建启发式框架来实现的。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概念隐喻能够有效地构建篇章连贯。
第六章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在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之后,作者在第六章还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其它有待研究的问题。作者希望通过对概念隐喻在实现篇章连贯中所起作用的讨论,证明概念隐喻理论能被用于其它学术领域的研究中去,尤其是在篇章学的研究中。研究概念隐喻在实现篇章连贯中所起的作用,能促进人们对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