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谚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漫长历史岁月的千锤百炼,通过运用诸多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段而形成。谚语句式短小却韵味隽永、寓意深刻,是文化宝库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们源于群众的生活经验和教训,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得以广泛传诵,成为我们交际中亮丽的一部分。英汉谚语中蕴含大量的文化意象,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结构、种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道德情操的不同,给翻译带来难题。如何既能忠实地表达谚语中的文化意象原有的意义,又尽可能保持他们的形象的比喻、丰富的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色等,这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重点。在翻译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今天,借鉴其它学科的理论营养可以促进译学的发展与完善。语言学家Verschueren在其《理解语用学》一书中提出了“顺应论”,为研究语言运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理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动态顺应是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顺应论的核心,主要指“语言使用中意义的动态生成”。语言选择过程的动态顺应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1)时间顺应。(2)不同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3)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本文旨在分析顺应论的核心部分即动态顺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并重点从该理论的三个方面时间,语境和结构来分析和补充英汉谚语中文化意象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