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规模不断壮大,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京津冀处在环渤海的中心位置,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长足进步,正日益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也正在不断深化。物流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贸易的增加,给本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要使京津冀区域经济真正走向一体化,加强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必不可少。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必将带动以京津冀为中心,以山东、辽宁为“两翼”的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本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当前,京津冀地区物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观念、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在制定物流规划时,缺少区域协调合作,谋求的是单体发展,没有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对本地区的物流进行整体的区域规划,这种情形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要尽快拆除京津冀间的文化、体制、经济藩篱,用一体化的思维统领区域内的各种资源配置,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降低本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的运行成本,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努力把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成为推动我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物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通过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实现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形成统一的区域物流大市场,是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本文是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的实现为宗旨,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区域一体化趋势和区域物流协作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入手,在分析京津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物流实现协作的障碍、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而从软、硬件的建设入手,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的对策建议。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区域物流协作的有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其次,阐述了物流、区域物流、区域物流协作概念及特征;再次,对区域物流协作的原则、影响因素和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与区域物流协作相关的理论在区域物流协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的障碍、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在分析京津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的必要性;第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提出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京津冀物流协作的对策建议。文章从软、硬件建设入手,提出了加强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的对策建议。在软件建设方面,京津冀三地通过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地域文化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物流协调合作机制;合理规划区域物流体系;完善区域物流发展政策;加强物流人才的联合开发与合作培养等措施,促进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在硬件建设方面,京津冀三地可通过建立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和运输体系;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分工与协作;建立区域内应急物流机制等措施,推进和完善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