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及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解决好民族问题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地缘政治形式与人文背景极其复杂多样的现实情况下,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成为众多学者关注教育的焦点。而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对于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发挥着塑造和教化的本质作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民族的性格。本文将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以小茅坡营苗族村寨为案例,讨论不同的教育形式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如何互动与展示,分析民族教育在少数民族的认同观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功能。本研究认为,少数民族教育呈现出多重场景化、多重手段化和时空的延展性;在民族教育的视野之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虽然在一定场景之下呈现出互相角力的特点,但是两者在更多时候则显示出彼此之间的互惠;同时,教育与认同之间也展现出某种“差序性”,“多元”文化教育的存在恰恰是其走向“一体”的可选择之路,进而逐步实现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升华。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民族问题一直以来是多民族国家的只要社会问题,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对于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小茅坡营为田野点。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并作出评析,提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主要概念界定。第二章详细介绍鄂西南苗族及研究田野的概况。小茅坡营苗族在鄂西南的苗族中,是一个典型的支系,在迁徙至此的几百年间小茅坡营苗族在与之周围的汉族和土家族的交互过程中任然保持着较为完整的民族特色。第三章是以民族认同为落脚点来分析民族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影响其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在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因素,学校为了促进民族认同便在这两个环节着力,并在教育设置中用各种方式召唤着这一族群的民族认同。第四章围绕民族教育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研究。学校教育作为国家在村落社会中的人为设置,其必然传达着国家认同的诸多元素,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国家认同往往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第五章笔者基于前文的调查和研究,对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充满着矛盾与冲突,却又有着互利互惠的关系,而从教育的意义来说,实现从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变是认同维度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