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药材产地初加工是指在产地将刚刚采收或采挖的新鲜药材立即进行科学的前处理加工干燥,这样不仅可以达到纯化药用部位、缩短干燥时间和防止霉变虫蛀的效果,同时还能便于贮藏和运输。然而,鲜药材在由鲜变干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或生物酶的作用使其指标成分发生转化、降解,从而使药材的品质和药效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合适的初加工方式来最大程度地保存药材的指标成分是鲜药材产地初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课题选取射干、细叶十大功劳、土茯苓、荷叶、刺五加5种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上未明确规定具体干燥方式的药材为实验对象,依据药典方法,基于鲜药材对五种药用植物在采收期下的产地初加工方式进行研究,考察射干根茎、细叶十大功劳茎、土茯苓根茎、荷叶以及刺五加茎中的指标成分在晒干、阴干、烘干等不同干燥方式下的含量变化情况,确定五种药材的最佳干燥方式和最适产地初加工工艺,从而为进一步完善药典提供参考依据。本实验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为以下5个部分:1、基于射干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选择次野鸢尾黄素作为射干的指标成分,进行其基于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的工艺研究,对采收期的新鲜射干进行阴干、晒干、55℃烘干、85℃烘干、105℃烘干5种方式处理,比较不同初加工工艺条件下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从而确定105℃烘干2h为射干的最适宜初加工工艺。2、基于细叶十大功劳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选择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为评价指标,对细叶十大功劳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45℃烘干、55℃烘干、85℃烘干、105℃烘干6种初加工方式处理,研究细叶十大功劳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细叶十大功劳中的指标成分受干燥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盐酸小檗碱在45℃烘干时含量最高,盐酸巴马汀在晒干条件下含量最高,因此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应以量多的盐酸小檗碱为主,选择45℃烘干11h的方式作为细叶十大功劳的最佳初加工方式。3、基于土茯苓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以落新妇苷为指标成分,基于鲜药材对采收期的土茯苓进行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比较晒干、阴干、35℃烘干、55℃烘干、85℃烘干、105℃烘干6种不同初加工工艺条件下土茯苓中落新妇苷含量的变化情况,确定土茯苓的最佳初加工方式为35℃烘干。4、基于荷叶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以荷叶中的主要生物碱为指标成分,对采收期的新鲜荷叶进行晒干、阴干、35℃烘干、55℃烘干、85℃烘干、105℃烘干6种不同前处理初加工方式,研究荷叶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结果显示:不同干燥方式对荷叶中荷叶碱含量影响比较大,其中烘干方式下的荷叶碱成分保存效果较差,晒干为荷叶的最佳初加工方式。5、基于刺五加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选择紫丁香苷作为刺五加的指标成分,对采收期的刺五加鲜药材进行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比较晒干、阴干、35℃烘干、55℃烘干、85℃烘干、105℃烘干6种不同初加工方式下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的含量变化情况,确定阴干为刺五加最适初加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