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行为的既有居住地段配套设施配置优化研究 ——以西安铁路局居住地段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大力提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鼓励建立“9073(9064)”养老格局的双重背景下,传统的社区配套设施规划体系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局中面临着严峻挑战,设施配置和养老难题极易造成社会经济的“叠加”和“共振”问题。当前,对居民日常行为需求的研究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学科与社会学交叉的重要领域,也是建设城市社区和微更新的必要手段,通过构建符合居民日常步行活动范围的生活空间,可以实现居住区设施配建与居民行为特征的精准匹配。因此,基于老年人行为的配套设施的合理配置对完善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空间载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刚要为政策导向,基于老年人行为视角,以西安铁路局既有居住地段为例,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对整个地段的设施进行了解,并从中筛选出文化与体育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设施4类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其次,从设施本身的地理区位、交通环境、服务功能和空间品质等,以及老年人日常的使用行为和需求2个方面对设施进行分析。第三,基于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从休闲行为、购物行为、就医行为、养老行为4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使用配套设施的行为特征,将行为特征与设施配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匹配分析,总结出设施的共性问题和差异性问题。最后,基于老年友好社区的建设目标和原则,结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等规范标准,从补齐需求短板、增补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挖掘潜力空间、将闲置商业空间活化利用为社区服务空间,提升场所品质、空间建设强化适老性设计3个方面提出整体优化策略;针对4类设施的典型问题分别提出重点优化策略;再次回到西安铁路局居住地段,对配套设施的现状问题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本文以老年人行为为基点,提出既有居住地段配套设施配置的优化策略,目的是完善和提升居住地段的设施配置水平,为老年人提供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也为社区层面的配套设施现状改建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Ti及Ti合金广泛用于人体接骨、关节、牙科、心脏手术、支架等领域,是外科植入物的理想材料。目前,国内生产的外科植入用钛合金板材大多存在各向异性,因外科植入器械在临床使用时持续性承力,其各向异性和应力状态都会增加断裂倾向性,缩短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对洁净化钛合金铸锭熔炼工艺、均质化钛合金板坯锻造工艺和各向同性钛合金板材轧制工艺研究,确定各工艺流程的关键技术参数,制备出横、纵向组织一致的等轴结构组织、横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根基之一是采用文献来考证其学术发展脉络,即文献本是“记录一切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代称。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知识爆炸成为一种常态化。知识更新速度远大于人们接受和理解知识的速度。随着文献数量激增,现今已经难以通过窥见全貌。亟待需要进行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基于数字人文的“远读”理念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陕西地区传统民居和聚落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化总结,梳理其研究历程。首
丝绸之路是时间跨度最长、空间范围最广的文化线路类型的遗产,它是沟通亚欧大陆东西方多种文明区域、多个国家政权间的交流孔道,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其衍生并留存有数量极多的历史文化遗产。2014年,陕西地区仅有7处遗产点被纳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丝绸之路陕西段是整个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陕西地区参与了线路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留存有大量反映线路历史内涵的文化遗产,若这些文化遗
当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源消耗的比例约为25%,其中通风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0%以上。降低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对于实现建筑系统减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通风空调管道的导流片减阻方法。本文分析了三通构件管道内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对各种典型风管尺寸及其流速比下的Y型分流三通构件进行了减阻研究,分析了弧形导流片不同角度与位置、分流型导流片不同长度的减阻效果,提出了降低通风空调管道阻力的导流片设计
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坏境、提升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等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规划思想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公园作为居民可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空间环境之一,其布局和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西安市以往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未专门提出针对社区公园布局及周边环境规划的措施,社区公园往往依附于城市公园绿地之中进行布局,缺乏对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等的考虑,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宜居居住环境应包含四个基本条件:安全、健康、便利和舒适。生态宜居是在宜居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类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性。当前,基于生态宜居视角开展的规划研究多集中于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生态化、乡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建筑节能等方面,在建设实践中村庄生活空间规划设计存在盲目套用城市住区设计方法或简单沿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新建校区。新校区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历史文化被割裂、场所记忆迷失的困境,以功能至上理念所设计出的校园,使校园空间失忆,加深了校园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丧失。2013年,山西师范大学校园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启动,建成至今60多年历史的老校区面临着即将搬迁的境遇。为了避免上述的问题,如何将山师大校园的校园文化与记忆进行传承延续,让师生能在新校区的场所当中找到认同感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华文明的“根”、“脉”、“魂”,从历史脉络的格局深入研究黄河文化,就等于抓住了中华文明的根脉,是新时代下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石和底气。近几年,随着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对黄河文化的深入研究,黄河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与内涵,但是对于黄河文化整体的认知以及黄河文化遗产构成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研究从黄河文化的内涵认知着手,总结归纳陕西黄河文化构成要素
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推进阶段,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内部的汽车保有量剧增,随之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城市的发展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环保高效的轨道交通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至2020年底,国内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共计45个,其中包括北京、南京、西安、沈阳、广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些城市的历史城区范围内,轨道交通建设受到历史文化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频发地区,常年面临着暴雨或干旱的极端天气,生长于此的传统村落在发展中,为了应对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有着独特的人居环境智慧体现在其村落的营建中。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的传统村落理水经验与营建特色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劳动人民在生存发展中积累的理水智慧与营建技巧,从而进行更适宜农村地区的抗涝防旱设计,并且改善水旱环境相似的村庄的景观质量。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