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1949-)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本文以其《糖果铺店主》、《世外桃源》和《杯酒留痕》为例,从创伤和关怀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三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由于斯威夫特的力作《水之乡》被哈钦称为“史学元小说”,国内外学者均对他作品中创伤的历史以及历史和人物的关系做了大量阐述和分析。除此之外,研究主题主要还包括其小说的互文性、叙事手法、元文学等。然而,当前研究过多地集中于《水之乡》和《杯酒留痕》这两部作品,其它作品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斯威夫特人物研究大多探讨中年男性的困境和创伤,这也是作者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但是,当前研究很少从女性人物的角度出发,分析她们处理创伤的不同方式。此外,斯威夫特塑造的女性人物通常被认为是消极的、一成不变的,她们是男性创伤的根源之一。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本文运用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和卡罗·吉利根的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理论对斯威夫特笔下的女性人物进行研究。赫尔曼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创伤的根源和症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且提出创伤的复原分为三个阶段,即安全感的建立、追忆与哀悼以及联系的重建。吉利根从女性的道德问题入手,提出以关怀和责任为中心的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并且将道德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私、自我牺牲和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论文以斯威夫特前期、中期和后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女性人物为研究重点,主要运用赫尔曼的创伤理论分析她们受创的经历和创伤症状,并且通过研究她们处理创伤的不同方式,论证她们否认、展演和走出创伤的过程。与此同时,本文结合吉利根的关怀伦理学,从自私、自我牺牲和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角度研究这些受创的女性所处的道德层次以及她们为道德发展所做的努力。通过上述两个角度的分析,本文试图在创伤的处理和道德发展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即对创伤的处理制约着她们的道德发展,而她们的道德层次又影响着其对创伤的处理,最终证明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女性真实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重要性。笔者综合三部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心理和道德变化,得出斯威夫特作品对女性声音和道德发展的逐步认同,消除以往研究对斯威夫特女性人物的模式化偏见,为其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