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特雷阿蒙和他的《马尔多罗之歌》对中国读者还相当陌生,但在法国和其它西方国家,至少有300种著作对其进行研究。《马尔多罗之歌》由六只“歌”组成,每支歌又分若干节,书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马尔多罗,但他只是间歇性地参与到情节中来,各支“歌”、各节中的故事颠三倒四,内容缺乏逻辑,人物形象前后矛盾,语言支离破碎,呈现一片“浑沌”,令读者摸不着头脑,更重要的事,书中描写了大量的恶行和暴力场景,诅咒上帝,仇视人类,而就是这样一本书,使布勒东、苏波等人将其作者与兰波并列,奉为超现实主义的始祖。对该作者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①体裁研究。这部作品有人物,有情节,但都不符合传统的小说特点,大部分研究者将其归为散文诗一类。②作者研究。作者伊齐多尔·杜加斯,笔名洛特雷阿蒙,生前在巴黎的主流诗歌界默默无闻,加上神秘的死亡,对其生平的记述都是片言只字,研究者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作者的形象和大概的生平。③语言研究。作品的语言不符合我们在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语言,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语言的潜力和可能性,开二十世纪诗歌语言的先河。④作者-读者关系研究。洛特雷阿蒙是最早关注作者与读者互动的诗人之一,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以作者的口吻与读者交流,这本书在他看来是写给一个理想中的读者的。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分析了作品中零散的时间、空间、人物符号。⑴时间符号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时序。作品中各片断之间的先后关系完全无法判断。⑵作品中的空间符号,即各片断的场景很多,有夜晚阴郁的巴黎街道、塞纳河岸、公园、村庄、人家等等,这些空间符号可以归结为“人的世界”,在“人的世界”里,作者所描写的都是各种恶行;与之相对的,与作品的基调完全不同的,是对“无人的世界’’的描写,主要是大海和海底世界,在这里,读者重新读到了希望、勇气、智慧和美。⑶至于人物符号,作品中人物众多,杂乱无章,作为主人公的马尔多罗,虽然自始至终不时出现,但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形象,对他的描写往往前后矛盾。从马尔多罗的种种行为来看,他俨然成为恶的化身。上帝和天使们的形象在书中被完全颠覆:上帝懦弱、猥琐、纵欲、杀人,始终在与马尔多罗的敌对中落败,而天使们成了上帝的帮凶。而两栖人、双性人这些畸形的,为人类所不容的另类,虽然孤独,却善良、忠诚,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说马尔多罗是恶的化身,上帝作为他的反面,本应该是善与神圣的代表。所以马尔多罗与上帝的对立并不是善与恶的对立。如果把上帝看作现存秩序的代表,马尔多罗作为它的挑战者,这些人物便都有了自己的位置:天使帮助上帝维持现存秩序,而两栖人,双性人为现存秩序所不容,只有游离于现存秩序之外,得到马尔多罗的好感和同情。皮埃尔·吉罗把波德莱尔的世界划分为天堂、地狱、人间和梦境,用这种划分来考察洛特雷阿蒙,我们发现,天堂和地狱消失了,只剩下人间,一切恶行的场所和梦境,即洛特雷阿蒙的大海。天堂与地狱的消失,是由于原本应待在地狱的撒旦马尔多罗来到了人间,天堂的主宰上帝跌落了人间,这种垂直方向的一升一降,使天堂、地狱、人间在洛特雷阿蒙的人间重合,并成为马尔多罗和上帝斗争的主战场。
第二章,通过“解除编码”和“重建编码”的符号学理论,探寻这些符号的赋义手段。语言、文学、社会编码都是高度编码化的符号体系,比如语言的编码规则就主要是语法和逻辑。作者在三个层次,即语言、文学和社会的层次上解除固有的编码,对其进行重组,创造出自己的符号。①在语言上,作者解除了按照语法和逻辑组织语言符号的编码体系,创造出不符合语法和常识的大量无序的语言组合,语言符号的这种组合,往往产生出特别的审美效果,语言使用的可能性和潜力被挖掘到极致。②文学作品往往按照传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环境的编码规则进行文学符号的组合,而作者解除了这种编码规则按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合,时间地点不统一,人物形象不固定甚至前后矛盾,文学作品的传统特点破坏殆尽。③社会的运作也是一套编码体系,而宗教编码是社会编码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宗教编码中,上帝、天使、圣人、撒旦有各自的严格的位置,而作者完全解除了这种编码,将上帝放逐人间,撤旦升出地面,其轰动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章从作品整体的角度把握这些符号。⑴作品在结构上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整体的无序和局部的有序。作品中很多片断可以看作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基本符合叙事作品的逻辑,而整体上则完全没有时间顺序,人物情节也矛盾百出。⑵用叙事学的理论去考察作品时,我们发现作品的叙事特征并不明显,而诗歌特征还是比较符合瓦雷里和雅可布森的理论的。⑶综观全书,通过考察作者对上帝、人类、对“恶”和对大海的态度,我们发现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一个颠倒的世界,与理想世界想去甚远,作者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符号体系和编码规则的完全解构,在观念的世界里颠覆了现实世界----一个颠倒的世界。这种无力改变现实,通过符号世界里的革命来战胜现实的做法,同在存在于兰波这样的诗人身上。洛特雷阿蒙描写的种种恶行,发出的种种诅咒,恰恰体现了作者对阴暗现实的彻底反抗和对美好事物的真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