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准利率是一个国家的中枢利率,是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正式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培养其成为我国的基准利率。近年来我国经济周期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中问题凸显,金融市场间风险加大,客观上要求产业结构和货币政策同时转型来保证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缓释,利率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准利率的培育与基准利率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十多年来,SHIBOR已成长为应用较广的基准利率之一,但其有效性如何需要进一步检验。本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在文献梳理方面,本文从基准利率市场划分角度梳理了国内外文献;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总结国内外基准利率概念后给出定义,之后分析了基准利率的属性及传导,借鉴美国、英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准利率选择经验,分析我国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的缺陷;在现状分析方面,首先介绍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历史沿革,接着全面分析当前SHIBOR的运行状况,以最新数据资料为依托,运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SHIBOR各期限品种关系,同业拆借市场发展,及SHIBOR目前已有属性与传导路径,得出SHIBOR优于其它利率成为我国基准利率之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本文改进了数据处理与计量方法,分别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SHIBOR的内部传导的有效性、标准化金融市场内部、非标准化金融市场内部和宏观产出有效性方面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有:SHIBOR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已初步具备市场性、基础性、平稳性和可测性;SHIBOR内部传导稳定性高,传导效率强,越向长端传导丢失越大;SHIBOR在金融市场场内可有效传导,对银行间、国债与金融债的传导效率分别达到1、0.51、0.57;SHIBOR在非标准化金融市场如民间融资市场影响力不足;SHIBOR向产出端传导效率很低,离目标相差很远。最后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为SHIBOR的完善提出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