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2009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场,以水稻品种武运粳23号(2645)和甬优8号为试验材料,施纯氮总量为18 kg/亩,研究前促法、优中法、平衡法三种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结实期冠层叶片特征的影响,对水稻抽穗期前后冠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株高和冠层叶片的长度、叶面积大小和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冠层叶片和茎鞘的含氮率、冠层光分布、冠层叶片光合速率、结实期植株器官的干重的动态变化、成熟期穗部不同部位籽粒的干重与含氮率以及水稻产量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的株高随着穗肥施用量的比例增加而增大,平衡法>优中法>前促法;水稻剑叶的长度为优中法>平衡法>前促法,前促法和平衡法水稻冠层叶片长度顺序为2>3>4>1,而优中法为2>1>3>4。抽穗期各处理上层叶片SPAD值要高于下层,且抽穗后20天左右,优中法处理水稻叶片SPAD值仍能维持相当高的水平,不同处理相同叶位叶片SPAD值表现为优中法>平衡法>前促法。2、水稻品种甬优8号结实期冠层叶面积大小要显著大于品种2645,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水稻叶面积大小不同,其中优中法叶面积大小为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各个处理不同层次叶面积指数随着水稻冠层从上至下表现为先变大后变小,第三(每层15cm)和第四层次叶面积指数最大。其中第三和第四层次叶面积指数表现为平衡法>前促法>优中法,而其它各层都表现为优中法>平衡法>前促法。3、开花期和灌浆期各个处理水稻冠层不同层次叶片和茎鞘的含氮率都是第一层次最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来看,水稻冠层叶片和茎鞘的含氮率都表现为优中法>平衡法>前促法。4、两个水稻品种各个处理光照强度都随着冠层层次的下降而显著降低,透光率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不同处理叶片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表现为前促法>优中法>平衡法。5、水稻冠层不同层次叶片的光合速率表现为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抽穗后随着生育期推进,不同处理水稻冠层叶片光合速率表现为先略有增大尔后减小的趋势;水稻品种甬优8号各层次叶片的光合速率要高于品种2645;优中法施氮肥处理水稻冠层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平衡法和前促法处理。6、水稻结实期植株叶片和茎鞘的干物重表现为减小趋势,而穗子的干重和总干物重都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大。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条件下,各时期水稻穗子干重和总干物重都表现为优中法>平衡法>前促法。7、氮肥运筹对水稻穗部不同部位籽粒干重的影响来看,水稻品种2645总体上表现为优中法穗部的干重最大,前促法在结实前期要略高于平法,抽穗后第42d和49d平衡法要略高于前促法,氮肥运筹方式对甬优8号穗部干重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平衡法后期干重较大。各个处理水稻穗子上、中、下部位的干重和穗子总重都随着水稻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增加趋势,水稻品种2645穗子各个部位的干重总体上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而水稻品种甬优8号穗子各部位的干重总体上表现为上部略大于中部,二者都大于下部。各个处理水稻穗子上、中、下部位的含氮率都随着水稻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增加趋势。两水稻品种抽穗后穗部的含氮率表现为平衡法>优中法>前促法。水稻品种2645穗子各个部位的含氮率总体上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而水稻品种甬优8号穗子各部位的含氮率总体上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8、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优中法>平衡法>前促法,氮肥后移在穗数略有降低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每穗粒数,扩大了库容量而显著增产。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施氮量为18 kg/亩条件下,优中法施氮方式是在倒4、倒3叶期这一高效追肥时期施用促花肥,两个水稻品种的群体和冠层特征更为适宜,更有利于水稻获得高产;平衡法穗肥施用量较大,导致穗型略小,产量有所降低;前促法基蘖肥施用量大,群体较大,穗多穗型小,难以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