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矛盾与问题凸显。弱势群体暴力犯罪数量大幅增长,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弱势群体经济贫困、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低下、社会保障与救助制度缺失、不良文化广泛传播以及自身文化、道德、心理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交织,使得部分弱势群体成员采取最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内心不满、报复他人、报复社会或获取财物。这类犯罪的频发已经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促使了矛盾升级,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本文通过对弱势群体暴力犯罪现状、特征及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弱势群体暴力犯罪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本文所论述的弱势群体及暴力犯罪的内涵及外延,并分析了弱势群体的特征及生存现状。第二部分论述了弱势群体暴力犯罪的现状和特征。弱势群体暴力犯罪的现状:整体数量增多,严重暴力犯罪率增长,犯罪影响增大。本文从主体、客观方面、犯罪心理、犯罪对象四方面分析该类型犯罪的特征。第三部分从社会及个人两个角度阐述了弱势群体暴力犯罪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漏洞、收入分配不均、失业问题、政治因素、暴力文化传播以及道德的缺失是弱势群体暴力犯罪的社会原因。弱势群体的自身素质、生理状况及家庭环境对该类犯罪亦有重要影响。第四部分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暴力犯罪的措施。基于前三部分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措施:从立法、司法、执法三个层面增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通过扩大就业规模、加强就业指导、鼓励企业吸纳弱势群体、完善就业培训等措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预防其犯罪;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法制意识;心理方面的防控措施包括帮助弱势群体人格塑造和加强弱势群体自我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