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罗马Ⅲ诊断标准必须包括:1、以下1条或多条: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烧灼感;并且2、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3、诊断前症状出现已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FD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神经感觉敏感性增加、精神心理障碍、胃酸分泌增多、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及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胃肠激素分泌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电异常等有关。F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构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因此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1.中医对FD的认识FD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胃,而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肝郁气滞为标。属本虚标实之症。发病初期以脾虚为主,脾虚为病理基础,肝郁为诱因,脾胃的运化,有赖肝气的疏泄。中医认为脾胃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清降浊。若肝郁气滞,则脾胃升降失常,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则出现脘腹胀满,嘈杂泛酸,恶心嗳气,大便不畅或便秘等症,故临床上以脾虚肝郁证型较多见。治疗上除了采用辩证施治中药外,针刺治疗本病体现了中医特色治疗优势。2.目的:本研究通过对64例脾虚肝郁型FD患者针刺治疗,随机分成中等针刺强度组34例,弱等针刺强度组30例,分别予相应针刺强度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其胃电参数变化,以探求不同针刺强度与疗效间的量效间的关系,为寻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最佳针刺强度,提供临床客观依据。3.临床研究3.1.资料与方法选择FD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中针刺强度组34例,另一组为弱针刺强度组30例,分别予中等及弱等针刺强度治疗2周,并记录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胃电参数数值,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3.2.结果中针刺组临床治愈25例,有效7例,治愈率73.53%,总有效率94.12%,弱针刺组临床治愈10例,有效14例,治愈率33.33%,总有效率80%,中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弱针刺组(P<0.01)。中等刺激强度与弱等针刺强度相比较对改善FD患者上腹胀、体倦乏力、纳差等症状更加有效(P<0.05)。两组均能增加FD患者餐前餐后的胃电主频、平均幅值。然而中等刺激强度与弱等针刺强度相比较,对FD患者的胃电参数改善更加显著。4.结论:中针刺强度更能有效治疗脾虚肝郁型FD,并且与改善患者胃电参数相一致,从而为临床上采用中针刺强度治疗脾虚肝郁型FD患者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