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语言学源自结构语言学说,其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对语言学的贡献之一就是区分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随着对语言抽象化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不把实际言语行为即言语作为研究对象无法完全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因此,话语分析产生了。
会话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部分。它源于民族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中的会话研究。民族方法学家们仅把日常随意会话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人类社会交往中的规律。后来,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语言学家所采用,成为会话分析的开始。随着会话分析的日益发展,它与许多学科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如语用学、言语行为学、互动社会语言学、民族方法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对它感兴趣的也不仅仅是社会学家,还有语用学家、话语分析家等等。“说者”(producer)和“闻者”(receiver)就是语用学家研究会话时提出的概念。纵观现有的会话分析理论,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说者”,或是对“说者”、“闻者”进行综合分析,很少对“闻者”进行单独研究。
正因如此,本文将主要专注于“闻者”的研究。文章以曹禺的著名话剧《原野》为语料,从闻者角色的转换、闻者获取话轮的策略及闻者的答语三方面对该戏剧进行会话分析,旨在论证上述三方面都可用于人物关系的建构。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将会话分析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并在研究中将其理论进一步深化;第二,揭示剧作家写作时建构人物关系所使用的主要手法;第三,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该话剧的人物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共分八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的布局;第二部分回顾前人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介绍本研究的语料、方法、过程等;第四部分分析闻者的话语角色及其相互转换;第五部分分析闻者获取话轮的主要策略;第六部分分析闻者的答语;第七部分利用数据论证闻者角色的转换、闻者获取话轮的策略及闻者的答语都可以建构剧中的人物关系;第八部分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