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权众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 ——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规则借鉴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on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日益壮大的市场需求下,我国企业逐步脱离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转而寻求资本市场的融资助力。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权众筹业务甫一落地便受到颇多关注。股权众筹作为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方面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因其不同于融资成本较高、条件严格、难度偏大的传统融资模式,股权众筹相对适度的融资成本和适当简化的融资程序能够有效弥合和缓解我国小微及初创企业融资困难的缺罅局面,从而吸引大量投融资主体参与,刺激市场融资的进一步发展。但因股权众筹在自发尝试阶段长期处于法律法规缺位的状态,无统一的准入门槛与明确的行业标准,相当于在灰色地带探索前行;基于商事主体的逐利性,众筹平台和融资者易受“近视效应”影响盲目追逐短期利益,从而忽视了持续稳定的交易关系的重要性,投资者权益易遭侵害。投资者是股权众筹市场的主要参与方,保障投资者利益是实现市场公平与发展的基础。由于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暨滞后监管导致的投资者弱势地位,加之股权众筹的大众化、风险分散等特殊属性,投资者往往面临包括欺诈风险、非理性投资风险等多重风险因素。由此,投资者的权益保护逐渐成为突出问题,并已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阻碍。然而,单纯强调投资者保护并不一定有利于行业发展。融资经济性与投资者保护双向进路的平衡与完善是本文的写作核心。笔者以为,对投资者的保护并不一定通过赋权的方式实现,泛滥的权利驱使下可能诱发投资者对融资者的过度干预;而多头约束也会打击融资者融资积极性,倒逼企业转而寻求其他融资模式,并不利于股权众筹市场的发展。如何通过法律规制既保障投资者的应有权益,又激发融资者的市场活力,打开平衡投融资双方价值诉求的阊阖,应是规则设计的考量因素。本文以投资者保护为出发点,力图通过组织法层面三方基本法律关系主体和行为法层面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的贯穿形成双向通路,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成体系的规则做补白性探索。第一章首先对股权众筹的规范背景展开铺陈,通过剖析互联网金融市场现状与趋势,阐明股权众筹业务的生长环境与监管土壤,并进一步就股权众筹投资者保护的相关规范做列明分析,探讨在监管规范与自律规则层面投资者保护的内涵。鉴于对一方法律关系主体的保护势必需要其他参与主体的配合,文章继而对股权众筹三方基本法律关系主体及其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做简要梳理,明确投资者保护义务的承担主体。接下来,通过概览业态沿革与现状,引出当前广泛存在于股权众筹规则设定及市场交易中的主要问题,并就其逻辑关系做简要分析。考虑到目前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尚未对股权众筹形成明确规定和统一监管意见,围绕实践中股权众筹投资者保护已经或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存在于市场准入、信息披露和项目治理三个层面,因此,本文接下来的三章将就这三个层面的问题,从三方主体视角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第二章,关于市场准入。首先,融资者在利益驱使下可能存在先期融资欺诈风险,通过参照上市公司外部投资者调研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可以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提供有益的价值判断。其次,目前我国尚无取得股权众筹试点牌照的众筹平台,三家获试点资质平台在《股权众筹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前,为避免触碰法律红线,仅仅从事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业务的资金融通。从行为法视阈看,监管部门这一举动似乎约束过严,但在组织法视阈下分析这一举措,其实质目的则是为了将股权众筹平台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之中。最后,不特定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专业资质、投资经验、资产规模等方面不尽相同,为了防止投资者盲从投资引发风险,在设定准入门槛时应当同时考虑最高投资额度的天花板规则。第三章,关于信息披露。定性偏差引发的信披失范往往加重融资者的信披负担,如何协调信披有效性和融资经济性间的平衡?笔者建议借鉴新三板精选层对创新企业信披的规则要求,通过强制信息披露和自愿信息披露的结合实现对投融资双方的保障;股权众筹平台则应始终保持交易中介的独立性法律地位,立法上应当明晰其信息中介的属性,并以此为基础,参照股转公司章程及管理办法,进一步探究其应当承担的责任;投资者作为(准)股东,其知情权可通过在交易前架设信息沟通渠道、在取得股东身份后召开定期会议以获取有效信息的方式予以保障。第四章,关于项目治理。首先,作为控股股东,融资方通常能够对项目决策施加决定性影响,伴随而生的是不公允关联交易和管理者同业竞争的道德风险,笔者认为,通过“信息披露+股东多数决”的监管规则予以规范,有利于监督引导融资方忠实勤勉履职。其次,众筹平台以投融资双方信息交互并促成交易为核心职能,为防止资金沉淀形成资金池,引发众筹平台转移或抽逃风险,宜参考中证登的职能和设立规则,通过设定第三方托管机构对资金进行集中登记存管,同时履行验资与确权职能,解放众筹平台的过重负担,使其回归独立中介的法律地位。再次,囿于分散且小额的出资模式,公众投资者难以股东身份有效参与公司治理,建议构建投资者表决权信托,将分散权利集中于作为受托人的领投人手中,由领投人为投资者利益行使表决权,体现投资者对公司及项目治理的参与度,从而实现投资者权益的保障。
其他文献
本文以清至民国时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高乐山镇官坝村的移民及其后裔为研究对象,关注这些移民在迁入地落地生根的社会重建过程,探寻移民社会的变迁规律。文章基于文献材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运用民族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将宏观的历史背景与微观的村落调查相结合,考证了清至民国时期官坝移民的来源、移民的迁徙过程,探索了“合家坪”的建构与分裂、移民的家族化和移民家族的维系等问题,揭示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大潮在中国兴起,同时诞生了一批优秀的“非虚构”作品,在其中,一批写作者着眼于社会现实问题,形成了“非虚构”领域颇为引人瞩目的社会问题书写现象。袁凌的社会问题书写以寻访深入、主题宽广深刻而著称,可被视为代表。近些年来,“非虚构”领域的社会问题书写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质。本文主要从创意写作的角度出发,以袁凌的创作实践为中心,并结合不同的作者作品,对“非虚构”领域社会问题书写的文本特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家庭工作增益理论探究员工家庭权力对工作表现(工作活力和前瞻行为)的积极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采用经验取样法,对114名已婚的在职员工进行连续10个工作天的日记体研究,多层次模型结果表明:(1)员工家庭权力与家庭-工作人际资本开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家庭-工作人际资本开发在员工家庭权力与工作表现(工作活力和前瞻行为)的正向预测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员工家庭权力感越强,家庭-工作
教育公平是社会长期和高度关注的焦点。实现教育公平,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实现教育公平,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没有教育机会均等就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很不平衡,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面临诸多困难。而且,不能享有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学生群体,也同样存在于教师群体。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A区教育发展
在现阶段的语言测试中,写作测试多采取基于话题的行为测试的模式,即考生需根据某一话题进行写作。针对此背景,国内外诸多研究针对写作测试中的话题影响展开,但未取得共识。同时,国内针对写作测试中的话题影响研究较少,尤其是大规模高风险的测试。本研究旨在探究考研英语写作B部分话题对考题难度和考生表现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话题的写作任务对考生分数和文本特征的潜在影响,来检验话题是否构成了威胁考试效度的构念无关因素
初中阶段的乒乓球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一个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乒乓球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导学式教学法应用于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探究导学式教学法在初中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且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激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本文以导学式教学法在中学阶段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人的实际状况,选取了河北省邢台市临城镇
流动人口是社区中一个重要的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提到,丰富流动人口社区生活,拓展流动人口有序参与居住地社区治理的渠道。近年来,流动人口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服务需求等方面发生着改变:流动人口不仅是社区服务的接受者,还应当成为社区事务重要的参与者,社区治理潜在的贡献者,流动人口是社区治理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关注流动人口需求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流动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提出使得市场上的股票收益与风险联系起来,但市场风险并不足以解释股票全部的收益,因此各种金融异象的研究开始兴起。从我国A股市场成立以来,也存在各种金融异象。市场上的信息由于可获得性不及时以及投资者非理性交易等原因,导致金融异象无法被及时被套利交易消除,Beta异象就是其中之一。Beta异象在定价模型发展初期被Black(1993)发现,对传统CAPM模型的倾斜角度提出质疑,并指出,
一个从未接触过现代媒介的族群在当代如何借助媒介立足,媒介又如何重构族群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本研究以文化记忆理论和族群认同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罗布人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是如何,在当代又如何被媒介重构等问题。研究发现,当代罗布人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的媒介重构过程主要包括记忆的书面化、记忆的影像化和记忆的空间化三个阶段,即是口传媒介向书面媒介发展、书面媒介向影像和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作用日益凸现,城市生活已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小说以城市人群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为着力点,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群秉性。因此,反映城市生活和城市人精神状态的文学样式——城市文学,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城市漫游者的形象源于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漫游者是文学、社会学和城市文化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漫游则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