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ong和Richards在为Odlin(1989)的《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一书所作的序中指出:“至少一个世纪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研究的中心问题”。作为语言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这一问题尚存争议,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以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目的语输出的结果,研究者倾向于将母语对二语学习的影响认定为“非正即负”。最近二十年来,一些研究者将视线转而投向二语输出的过程,该方面的实证研究却只集中在对学生第二语言写作过程的探索,鲜有基于汉译英过程的研究,本文尝试进行此方面的探索。参与此次实验的12名学生来自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四年级,最终选定其中6名作为最终实验受试。笔者运用有声思维(think-aloud)的方法记录了6名以汉语为第一语言(母语)的英语专业学生汉译英的全部思维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揭示母语思维与汉译英能力之间的关系。经笔者分析研究,在汉译英过程中,母语的主要功能为转换中介、内容生成中介、形式检索中介、内容验证中介和程序管理中介。这一发现与文秋芳和郭纯洁在其1998年进行的基于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中对母语功能的论述相符合。实验结果表明母语思维的参与量与汉译英成绩之间呈负相关。虽然高分组在总体上比低分组少用母语思维,但该组比低分组多使用中文作为转换中介和内容验证中介,少用中文作为内容生成中介、形式检索中介和程序管理中介。就使用中文的平均长度而言,高分组用于转换中介和内容验证中介的中文平均长度比低分组长,但用于内容生成中介和形式检索中介的中文平均长度比低分组短。实验充分印证了在已获得知识中寻求联系是大脑的特性,母语的作用不可避免,而且母语影响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结果,不仅仅是一种干扰或者对本族语的依赖。由于样本人数少,以上结果只为大样本的研究提供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