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

来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逐日高原季风指数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低频振荡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在极端降水年、极端温度年的低频振荡特征,进一步的,还分析了高原和周边地区大气低频环流系统与我国温度、降水的联系,得到了以下的主要结论:(1)高原季风全年均存在明显的30~60d周期振荡,且冬春季比夏秋季表现较强。(2)在高原季风低频振荡强(弱)年,我国西南、西北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北、河南等地以降水正(负)异常为主,而云南、华中、东北以降水负(正)异常为主,且全国温度以偏高(低)为主。(3)就30~60d的低频信号而言,在高原纬度范围(25°N-35°N),高原到西太平洋地区在低频振荡1-3位相表现为低频气旋环流带,在4-6位相则表现为低频反气旋环流带;在高原季风季节内振荡最强时,日平均降水量大于8mm以上的地区范围很广,降水大值中心集中在福建、浙江一带;而高原季风季节内振荡最弱时,降水量大于8mm以上的地区明显减少。(4)1997/1998年冬季和1998年夏季,高原季风不仅表现出很强的30~60d的周期振荡特征,同时还伴随有较强的准双周低频振荡;相应区域对流层上层200hPa上的环流系统则是30~60d为主的周期变化。高原地面气压也存在两个频带的低频振荡变化,并且其强度有明显的经向变化,即自南向北30~60d低频振荡信号有逐渐减弱趋势,准双周信号则是增强的。对30~60d的低频信号而言,高原夏季风低频信号较强(弱)时,高原地面表现为低频低(高)压环流系统,在同纬度带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太平洋沿岸,是较强的低频北(南)风和低(高)压环流系统;相应的在80°E~90°E之间,自孟加拉湾到我国西北中部地区,是低频反气旋-低频气旋-低频反气旋的经向低频波列;受低频环流系统影响,高原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少)、川西高原、云南西南部降水偏少(多)。(5)在2013年夏季,高原季风存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移动均存在显著的30~60d低频振荡;且在6月中旬到8月末,高原季风低频振荡序列与副高南北位移的低频振荡系列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在30~60d的低频信号带上,当高原夏季风低频振荡处于较强(弱)位相时,自青藏高原到西太平洋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频(反气旋)气旋环流系统;同时,高原季风低频振荡强时,副高脊线位置较北,我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温度正距平;当高原季风低频振荡弱时,副高脊线位置偏南,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其控制,出现了大面积的高温天气。
其他文献
以教学实验中心形态学多媒体教室为例,主要从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和角度简要介绍医学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和使用,以期为教学工作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从事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其提供的发展专利、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约占全国范围的比例依次为65%、75%、80%。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持续不断的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做为新生体在短学制内如何根据其培养目标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是我们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我校两届高职学生生理
【摘 要】我国环境教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环保事业和教育事业。它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高中生物这门学科来说,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还没有足够重视。因此,教师就必须利用高中生物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将环境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进而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本文主要对高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
目的关注分析和了解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及其机体的生理性老化而产生的特有心理需求。做好老年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通过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优质护理服务,帮助其建立了良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