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是人们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生活载体和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土地用途管制基本理论与制度为主题,对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范畴、影响因素、国外经验、理论基础、目标原则、难点及可行性等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进行了设计,并对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最后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一章导言明确了本研究的主题并对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创新与不足等作了简要说明。重点指出,为了消除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和土地市场配置失灵,保证土地利用的社会公共目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的基本特点,指出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广泛存在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较低、土地退化、耕地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并对我国耕地资源供需趋势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通过对管制的分析,揭示了土地用途管制的内涵。指出,管制的目的是要补救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尽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及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土地用途管制就是政府采取行政、技术、法律等手段,对土地用途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纠正由于市场失灵而引起的种种弊端,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第四章对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土地的基本特性功能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依据,土地资源配置包括期间配置、区间配置和产业间配置。同时,对土地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理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理论、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与土地持续利用管理理论分别进行了阐述,这些理论构成了土地用途管制的理论基石,其基本原理可以直接指导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五章专门研究了国外(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分别对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国外(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特点以及留给我们的启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土地管理的扮C,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有效的土地用途管制必须有相应的土地管理体制和完善的法制保证体系。 第六章对土地用途管制的影响困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口的增长是影响土地利用最根本的囚素,人口的消费水平与消费方式不仅影响着上地需要的总量,而且影响着土地供给的结构,亦即对各种用途土地需求的数量。土地用途管制是建立在一定的土地产权制度基础上的,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土地关系的多元化、权利化和法制化,使土地产权制度对土地用途管制的作用至关重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都对农地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枝术进步、资金积累和经济发展为土地的集约利用,农地的开发和整治提供了保证,从而增加农业土地的有效供给。 第七章研究了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的供给和需求。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供需双方在自身利益驱使下会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经济上得到最为有效的配土,以实现各自收益最大,但这种市场机制的动作,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土地利用与配置的社会效率,上市交易的只是土地的使用价值,市场价值通常仅仅反映土地的直脓用价值,土地的许多价值成分受到忽略。土地用途管制实施以后,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有明显的影响,上地的供给量受到了限制,随着土地需求的不断增长,土地市场的均衡不是依靠增加土地供给量来达到,主要是通过地价的上升来实现。对农用地和非农用地而言,只要土地用途管制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带来的管制成本小于农地减少带来的社会损失,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在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它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完全可以由社会福利的上升来补偿。 第’\章对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进行了分析/ 出土地用途管制具有整体性、强制性、执行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应体现效率与公平、吃饭与建设和环境与发展;土地用途管制应遵循保护耕地、动态平衡、困地制宜、统一管理、分级管制、公众参与及可操作性等原则。认为,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持续利用管理应采取的治本之策为:培养全社会可持续的资源利用观,引导人们可持续的消费观,强化人们土地利用的法制现、市场现和保护耕地观。 第九章专门研究了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设计/出,土地用途管制将会遇到用地观转变、技术保障、政策配置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同时,社会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