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菟丝子种类鉴定、主要种快速检测和种子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菟丝子的具体种类,基于鉴定结果,以在新疆危害严重、分布最广的菟丝子种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快速PCR检测技术和方法,同时寻找能有效减少菟丝子种子萌发的方法,降低菟丝子寄生率,为新疆菟丝子的检验检疫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方法: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的60份菟丝子样品进行鉴定。然后以鉴定出的2个主要种,设计其种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对2个主要种的种特异性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从而建立2种菟丝子的快速检测技术;以2种菟丝子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用40℃和45℃进行为期40d的高温高湿老化处理,测定不同天数后的菟丝子种子的皿内萌发率和盆栽萌发率,并研究老化处理后对菟丝子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机制。
  结果:
  1、在新疆南北疆各地菟丝子发生严重的区域采集菟丝子,从25种寄主植物上共采集到菟丝子样品60份,通过形态学鉴定可以将60份菟丝子样品初步鉴定为田野菟丝子Cuscutacampestris和单柱菟丝子Cuscutamonogyna两个种。田野菟丝子的茎较细,呈淡黄色至橘黄色,花白色,种子较小,椭圆形;单柱菟丝子茎藤较粗,呈微红色并有紫色瘤状突起,花玫红色或近白色,种子较大。结合分子辅助鉴定,经ITS、rbcL、trnL-F3种序列分析,最终可以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菟丝子主要有两种,即田野菟丝子和单柱菟丝子。
  2、针对田野菟丝子和单柱菟丝子,设计了两种菟丝子的种特异性引物trnL-TY和trnL-DZ,田野菟丝子种特异性引物trnL-TY仅可以从田野菟丝子的DNA中扩增一条256bp大小的条带,在其他供试种子的DNA中不能检测到条带,检测灵敏度为10pg/uL;特异性引物trnL-DZ仅可以从单柱菟丝子的DNA中扩增一条275bp大小的条带,在其他供试种子的DNA中不能检测到条带,检测灵敏度为100pg/uL。采用两种菟丝子的trnL-F基因片段设计的引物及PCR方法,可用于两种菟丝子的快速分子检测。
  3、田野菟丝子种子和单柱菟丝子种子分别在45℃和40℃温度条件下老化40d,种子的皿内和盆栽萌发率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并且在45℃条件下,菟丝子种子的萌发率下降更快、萌发率更低,抑制两种菟丝子种子萌发的效果更明显。划破种皮的田野菟丝子种子皿内和盆栽初始萌发率分别为46.67%和39%,种子老化40d后,在45℃老化温度条件下,皿内和盆栽萌发率分别为2%和0.33%;在40℃老化温度条件下,皿内和盆栽萌发率分别为29%和22%。划破种皮的单柱菟丝子种子皿内和盆栽初始萌发率分别为60%和47%,种子老化40d后,在45℃老化温度条件下,皿内和盆栽萌发率分别为0%和0.67%;在40℃老化温度条件下,皿内和盆栽萌发率分别为38%和28.33%。
  4、两种菟丝子种子在老化0、10、20、30、40d后的种子浸出液的相对导电率、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与老化时间成正比,表明菟丝子种子细胞膜透性不断增加,细胞膜受到损害,许多细胞内的物质发生渗漏;而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POD、SOD活性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与老化时间成反比,表明菟丝子种子内部调节平衡的相关酶的活性逐渐丧失,种子内部积累的有害物质逐渐增多,最终种子发生老化劣变。
其他文献
潮流能水轮机叶轮是机组捕获能量的核心部件,叶片水动力性能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轮机的获能效率和运行稳定性。除了潮流能发电装置自身的影响,复杂海洋环境也会对潮流能发电装置产生影响,所以对于在真实海洋环境中工作的潮流能水轮机,波流共同作用不可忽略。
  本文根据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利用叶素动量理论(BEM),通过插值法对水轮机叶片进行初步设计。结合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实现潮流能水轮机几何建模参数化,为叶片优化奠定基础。
  叶片优化分为叶片节距角优化和叶片弦长优化两部分。针对
海冰对于海-冰-气相互交换、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生长在海冰环境下的冰藻在极地海洋初级生产力评估、生态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北极海冰正发生着快速变化,相应的冰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对冰藻生物量进行长期连续观测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目前,冰藻生物量的观测方法比较有限,长期连续观测方法更是缺乏。本文基于冰藻的存在能够改变冰内及冰下太阳辐射光谱强度分布的现象,通过研究冰内太阳辐射光谱强度的变化规律获得冰藻和海冰介质光谱衰减特性,进而对冰藻生物量长期原位测量的机理和方法进行研究。
  
随着水下特种推进器的发展,对转螺旋桨因其平衡扭矩、推力大、推进效率高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利用CFD仿真技术,针对用于低速海底勘探机器人的对转螺旋桨进行了设计以及关键参数的分析。本文选择DTMB3686、DTMB3849这两款单桨型所构成的对转桨作为研究对象,以桨距比、螺旋桨直径为重点参数进行分析,以模型实验验证了分析的结果。
  首先本文设计了螺旋桨三维坐标生成程序,将生成的坐标点导入SOLIDWORKS来建立两款螺旋桨的三维模型。然后,根据不同的桨距比对母桨进行拼
面向海洋环境中溶解氧监测的实际需求,针对现有商业化溶解氧传感器的长期原位监测能力不足、定期维护成本较大、单价高昂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型溶解氧传感器的新工艺,即利用阴极氧还原与电压输出间的定量关系,将溶解氧含量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该装备不需要电源驱动、不依赖昂贵的电极材料、不需要光电信号转化装置,大幅度简化了溶解氧监测的工艺,降低了海水溶氧监测的成本(该传感器单套的材料成本仅为241元)。
  本研究设计的溶解氧传感器主要分为阴极和阳极两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难题。城市交通系统的信号控制通过冲突点处的通行权分配,分离冲突交通流,实现车流安全、有效的运行,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传统信号控制技术多采用集中式控制策略,综合考虑区域内路段、节点及网络状态,同步优化所有交叉口的信号方案。然而,集中式交通控制方法受限于网络数据传输和控制中心算力,其实时性不强,实践中多根据过去一段时间
到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是指利用阵列接收到的含噪数据,估计目标信源相对天线的入射角度,其在雷达、通信、声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部分的高分辨DOA估计算法都基于阵列流形精准已知的假设。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环境、加工工艺、有源器件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天线阵列可能存在较大的相位误差,导致理想的信号模型无法与实际观测数据完全匹配。相应地,基于理想情况的估计算法的性能,会随着相位误差的增大而逐渐恶化,甚至失效;且考虑阵列误差影响的校正算法也无法显著提升估计准确度。<
作物早衰指的是影响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独特的农业属性,它的发生是由基因,激素和胁迫等若干生理活动而实现。揭示植物衰老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对于持续增加未来粮食生产将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揭示水稻(Oryza sativa L.)衰老调控的潜在机制。据此,作者进行了两个独立的实验,即田间和实验室试验。研究的第一部分是为了评价质膜液泡H+-ATPase(VHA-A1)突变对水稻近等基因
农业作为中国的第二大碳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17%。(本研究所指的农业部门碳排放为CO2、CH4、N2O三种温室气体折合成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的排放量。)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中国农业低碳化发展进程,这对中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承诺的意义重大。国内学者主要基于中国农业发展与碳排放的实际情况,研究重点集中于中国及各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或碳生产率)的测算与地区比较,以及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识别,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农业低碳化进程提供有效的决策参
超低温保存是指将生物材料保存在液氮(-196℃)中的生物技术。在液氮环境中,生物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活动几乎完全停止,被认为是植物种质资源安全、稳定、长期、经济、有效的保存方法。
  植物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细胞会遭受机械伤害、渗透胁迫、冷冻保护剂毒性伤害、高度脱水、极端低温和ROS胁迫等多重胁迫。而这些胁迫会造成生理代谢异常、细胞质形态异常、细胞膜系统损伤等伤害,影响超低温保存后组织的存活和再生。本文以水稻品种9311(Oryza sativa, Indica)为材料,开展超低温保存处理细胞结构、生
本文采用田间系统调查、DNA分子检测和罩笼接虫法,系统研究了棉田田埂苦豆子条带对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发生动态及棉蚜种群发生的影响,明确了苦豆子条带的存在对棉田天敌控蚜的作用,为科学评价苦豆子条带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系统调查,明确棉田及田埂边苦豆子条带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时序动态。
  2018年5月至9月,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发现棉田共有节肢动物2纲10目23科,苦豆子上共有节肢动物2纲11目37科。苦豆子条带中捕食性天敌的主要种类有:瓢虫类、草蛉类、蜘蛛及食虫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