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以粗放型工业发展为路径,以资源消耗型模式为经济增长模式,虽然国内经济稳健增长、现代化建设取得全面发展,民生得以极大改善,但发展的代价是生态环境迅速恶化、资源日渐枯竭、生活质量不断下降、食品安全问题此起彼伏、社会矛盾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主体的积极参与。只有消费者积极参与到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才能成为可能。20世纪90年代至今,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在西方呈现多样化、全面化、动态化的态势,是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理念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模式在西方迅速普及、发展,进而促进了其理论研究丰富化。当前我国消费者已无意识的涉猎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生态消费、节约消费等类似社会责任消费行为,但国内消费实践中社会责任消费理念尚不普及,消费者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内涵几乎无从了解。国内理论研究滞后西方30余年,尚处于概念厘定、内涵探析、行为分类的初期阶段;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多是从单一行为方面开展,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相关机制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以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明确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以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明确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以个人感知因素为研究切入点,构建个人感知因素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模型。第二,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别验证个人感知因素各个维度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各个维度的影响。第三,基于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产生显著积极影响,而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资源节约责任消费行为没有影响;(2)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环境友好责任消费行为产生负向影响;(3)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有重要的正向影响,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监督维权责任消费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4)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对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对利益相关者责任消费行为产生负向影响;(5)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认知分别对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有调节作用;(6)性别的差异是导致个人感知因素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间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最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个人感知因素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模式,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和感知个人努力程度作为个人感知因素的两个维度,两者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因此要实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普及的理论路径是:一,不断强化消费者的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培养消费者高的感知消费者有效性;二,不断削弱消费者的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尽量避免“利益机制”的驱动问题;这两条路径要彼此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发挥作用,因为只有低的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并非必然促成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履行。(2)个人感知因素对习惯性、内生性的行为是不会产生作用的,将社会责任消费意识从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上内化为消费主体的信念,从行为上固化为习惯性行为是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模式得以推广的必由之路。(3)研究发现女性消费者对感知个人努力程度的敏感度较高,男性则对感知消费者有效性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培养女性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关键是减弱其感知个人努力程度的同时不断增强其感知消费者有效性;男性消费者因为拥有较高的感知消费者有效性,较低的感知个人努力程度,因而在男性中推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难度相对较低。(4)研究发现,消费者对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不易于这种新消费理念的普及;高学历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实施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因此高学历者可以成为社会责任消费行为推广的带头人,发挥示范作用以推动知识和行为的普及化、大众化。为实现消费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行为,以研究结论为基础从企业、消费者、政府和大众媒体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最终总结本研究局限性以及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