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理论认为,金融中介便利了金融证券的产生及从发行者向投资者的转移,这一过程被称为“金融中介化”。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正在失去其融资主导地位,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维持生存和发展,这种危机就是“金融脱媒”。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迅速,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主体的投融资渠道的拓宽,我国金融体系的资金结构发生变化,直接融资比率逐渐上升,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下降,由此给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营环境的变化,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一格局下,逐渐融入全球化竞争的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加快改革步伐,调整经营模式,在传统业务利润空间逐步收缩的情况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 首先,在对现有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简单梳理,发现大部分关于探讨金融脱媒的文章都着眼于业务经营方面,大部分关于经营模式的探讨又单纯局限于谈经营模式,另外也有部分文章是从电子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谈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紧接着对金融脱媒的内涵和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简单分析,金融脱媒就是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当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的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从国内外金融实践的发展情况看,金融脱媒的趋势逐步明朗。然后重新定义经营模式,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营模式现状。随着金融脱媒在我国日趋明显,而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下,我国已经出现了银行混业经营和业务综合化经营的雏形: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 其次,分析了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包括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金融脱媒既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总量造成负面影响,又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脱媒既支持金融市场的新型融资业务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本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再次,对西方商业银行面对金融脱媒所采取的经营模式的调整进行详尽分析,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在20世纪后半期的美国,随着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资产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逐渐上升,间接融资比重逐渐下降,即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明显,美国将其经营模式调整为:由同一个机构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在银行业对应的就是全能银行模式,其中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融合在一个法律实体内。同样在金融脱媒的冲击下,欧盟金融综合集团组织结构的选择总体上是自由的,在调查中的12欧盟国家中,10个国家明确规定允许成立银行控股公司以及全能型银行。 最后,分析金融脱媒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调整战略。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益和组织形式,混业经营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可以采取一体化模式、控股公司模式和母子公司模式;其次对银证保业务融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都可以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提供可靠的保证;最后对金融脱媒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取向进行了简要总结,在金融脱媒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混业经营模式和业务综合化模式,可以采取以上三种形式的一种或若干种进行改革,可以采取从头开始进入形式,也可采取并购进入形式,并购进入模式是比较快捷的一种形式。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应用经济学理论中的诸多理论,结合对我国相关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运用对比、举例、引用、图表说明等方法,从金融脱媒的理论基础入手,通过金融脱媒趋势下西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来分析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脱媒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应调整为混业经营和业务综合化经营模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