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分析前内侧入路撬拨复位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单纯性骨折的疗效,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的纳入了从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就诊于我院,并接受了“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20例,根据病例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前内侧入路撬拨复位联合3D打印技术为实验组共10例,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为对照组共10例,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实验组病例术前均已行CT扫描+三维重建,并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等比例骨折模型,根据模型模拟术前手术;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完善常规术前检查。通过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的HSS评分、VAS评分、内倾角和后倾角等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例均已完成术后随访,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年龄、病程、性别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长91.00±12.87min,较对照组103.00±10.33min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0.00±19.58ml,明显少于对照组151.00±18.07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平均引流量为122.00±13.98ml,明显少于对照组146.00±11.97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切口长度实验组平均为9.40±2.72cm,小于对照组的平均长度12.00±1.63c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12月复查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内倾角、膝关节活动度,实验组分别是11.00±1.13°、10.40±0.97°、119.00±5.81°,而对照组的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内倾角、膝关节活动度分别是11.95±1.48°、10.20±1.14°、119.00±5.76°,两组病例在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内倾角、膝关节活动度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1、前内侧入路撬拨复位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单纯性骨折相比于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2、在胫骨平台后外侧单纯性骨折手术治疗中,通过3D打印模型的术前模拟有利于手术操作的进行;3、前内侧入路撬拨复位联合3D打印技术可能能为临床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单纯性骨折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