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好保障和提升,具备经济自我保障能力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然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同步提高。在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赡养问题进入社会大众和学术研究者的视线。与此同时,学术研究领域对幸福感的单维测量指标开始向多维拓展,以期对个体的生活状态进行全面考察,主观幸福感作为综合反映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理论体系,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精神赡养和主观幸福感理论研究工作基础上,本文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数据为依托,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系统研究精神赡养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首先,使用文献研究法对精神赡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使用因子分析法对精神赡养具体内涵进行了界定和量化,将精神赡养细分为亲情关怀、情感慰藉和人格尊重三项内容;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精神赡养及其各项具体内容以及“精神自养”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后,进一步研究了精神赡养对不同经济地位老年人的影响作用差异,并考察了社会养老服务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精神赡养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精神慰藉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人格尊重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亲情关怀的作用并不显著;精神自养与精神赡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精神自养对老年人负向情绪的改善作用更显著;老年人的经济地位越高,精神赡养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越小;社会养老服务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正向情绪,对老年人负向情绪不存在显著影响。在归纳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层面,对缓解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供需矛盾,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决策建议,以期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福祉,为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