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中,江西“赣州模式”颇具影响力。郭杰忠教授主持的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模式和措施研究》也喜结硕果,总结出的模式值得借鉴,不可照搬。况且,其中范例大都是平原村、山村或城郊村。笔者为试探一条符合渔村的发展之路,精心选择鄱阳湖边一渔村---大塘作为研究对象,细心体察其乡情民意,潜心研究分析其建国以来的多方位变迁与原因,热心关注渔村人民在退田还湖、保护生态环境背景下,为维护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大局,他们的新农村建设现状和未来,诚心提出一些粗浅见解。或许这研究结果,一方面可直接为研究对象的渔村所用,另一方面能为环鄱阳湖的渔村所借鉴,还能对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启示作用。本文正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以归纳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本特点和描述新农村建设现状,阐述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意欲把选定的研究对象――江西余干大塘渔村放在中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框架下研究,凸显其独特性,揭示普遍性。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全文重点,其中第二部分对大塘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模式形成进行阐述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应根据乡情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分类指导。欲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进行具体化,以利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操作性。第三部分从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角度对渔村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步步变迁的深层原因,并对渔村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粗浅意见: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轻重缓急”,交通与水利在湖区同等重要;支柱产业要选择“(市场空间)大、(资源储备)优、(经济效益)好、(农业产品)特”,与周边乡镇构筑“水产群”;调整产业结构促发展,将“农、渔、畜牧、工商、旅游”改为“工商、渔、农、畜牧、旅游”等。第四部分阐述了大塘渔村与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共性与个性,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思考,探索一条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出路,或许对环鄱阳湖渔村乃至中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