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释氧支架的构建及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脊髓损伤后复杂的微环境变化,使得内源性修复再生的能力非常有限。虽然组织工程材料的植入在治疗脊髓损伤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局部损伤部位的缺氧、缺血影响了细胞的存活,也严重制约了组织工程材料的植入修复效果。因此,如何改善局部缺氧,减轻局部继发性组织损害,促进神经修复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目的:本研究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一种新型复合释氧支架,测定其释氧特性、对细胞存活增殖的影响,同时将其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探究其对脊髓功能修复的效果,为新型释氧支架的研发与临床转化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1.构建新型复合释氧支架:首先采用双乳化法以CPO和PLGA为原材料制备缓释微球,然后搭建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接着将释氧微球按比例均匀混入凝胶中,即可获得新型复合释氧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观形态,测定其释氧曲线。2.释氧支架对细胞存活与增殖的影响:在1%低培养氧箱中,培养含GFP-MSCs的释氧支架材料,观察细胞的存活情况;CCK法测定细胞的活性、增殖情况。3.释氧支架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首先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缺损处植入释氧支架,于术后12内周行大鼠运动功能BBB评分,并取材行组织学和免疫学检测。结果:1.释氧微球直径约275μm~600μm,平均329.5±35.2μm,在光镜下呈圆形、不透明和淡黄色形态,在扫描电镜下呈球形、多孔的形态,通过显微切割,可见CPO均匀分布于PLGA中。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大小不一的微球均匀分布于多肽水凝胶中,构成复合释氧支架。2.新型释氧支架释氧持久而稳定,时间超过3周,约在12天后达到一个平台期。3.低氧培养下,可见GFP-MSCs黏附并分布于支架的各个层面,生长良好。在7、14、21天,支架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优于低氧凝胶组和低氧细胞组(P<0.05)。4.支架材料植入脊髓损伤区域12周后,大鼠BBB评分达到11.8±1.26,优于SCI组和凝胶组(P<0.05);支架组HE染色显示材料空腔显著缩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支架组NF增加,GFAP下降;vwf染色显示支架组新生血管增加,均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1.本实验通过双乳化法制备了 PLGA-CPO释氧微球,并进一步复合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构建了新型复合释氧支架。2.新型复合释氧支架具有良好的释氧性能,释氧时间超过3周,能满足细胞低氧存活、增殖的要求。3.新型复合释氧支架能够缓解局部组织缺氧状态,促进神经纤维和血管再生,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
其他文献
第一章SARS-CoV-2核酸假阴性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目的:探讨核酸假阴性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50例,其中核酸假阴性19例,核酸阳性31例。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探讨核酸假阴性危险因素。结果:与核酸阳性组相比,核酸假阴性组流行病学暴露少(52.6%vs
[研究背景]骨缺损主要由创伤、感染或肿瘤切除手术引起,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骨缺损超过一定范围,超过了骨骼的最大自行修复能力,则该骨缺损部位就无法自行愈合,从而导致无连续性骨痂形成,造成骨不连。此时,大多采用自体骨移植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据报道,全世界每年骨移植超过200万人次[1]。虽然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均具有天然的网状结构,能较好地解决了孔隙、孔径方面的问题,但两种骨移植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第一章左结肠动脉保留与否对直肠癌预后的影响目的:目前文献对直肠癌低位骶前切除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尚存在争议,我们分析了保留左结肠动脉与否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病例分为低位结扎(Low ligation,LL)-保留 LCA 组,或高位结扎(High ligat
第一部分GelMa水凝胶的制备,相关表征和体外生物学性能及优化研究目的制备并合成GelMa水凝胶,并对其相关表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初步检测,确定其最优参数。方法制备出不同浓度的GelMa,并进行溶胀率测试,弹性模量的评估,体外胶原酶降解实验,大鼠体内水凝胶降解实验,电镜观察水凝胶的表征。观察不同紫外光交联时间对水凝胶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活性的影响。结果浓度为3%,5%,7%和10%
目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因瘤体破裂死亡率较高。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衰老是导致腹主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99a-5p/SIRT1信号通路在腹主动脉瘤VSMCs衰老中的调控作用,为AAA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AA患者和器官捐献者的腹主动
研究背景及目的: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病理特点是胶原蛋白、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值、沉积和紊乱。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使临床治疗存在困难。青蒿琥酯、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及脉冲染料激光已被证实能够治疗HS等纤维增生性皮肤病。由于HS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联合疗法愈加受到青睐,但尚无青蒿琥酯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或脉冲染料激光治疗HS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青蒿琥酯
[研究背景及目的]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及其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是能够调控破骨细胞分化激活的细胞因子,其调控机制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在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性骨代谢中起
高通量免疫组库测序技术使研究者可以从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追踪免疫组库的特征及其变化,并在感染与疫苗、肿瘤、自身免疫病、过敏等研究中取得了众多成果。然而,大量面向免疫组库高通量数据分析的相似工具让研究者们无从选择。其次,如何科学管理已知和未知抗原受体序列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不同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导向的个性化分析阻碍了相近研究之间结果的直接平行比较。免疫组库分析工具的低水平分析性能(特别
研究背景: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高发于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区。早期鼻咽癌癌肿较小,手术及放化疗治愈率高,预后较好;而中晚期鼻咽癌病变范围大,易转移,放化疗反应差,往往预后不佳。miR-4721是本课题组在EBV-miR-BART22芯片筛选中发现的差异表达miRNA分子,前期工作证实其与鼻咽癌恶性进展相关,然而miR-472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分子功能以及作用机制目前还
目的隐睾是儿童常见疾病,首选的治疗为手术。睾丸萎缩是隐睾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隐睾患儿行睾丸固定术后发生睾丸萎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睾丸萎缩的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隐睾并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的病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4岁的隐睾患儿,行睾丸下降固定术;2、有完整的临床病历记录、手术记录,及术前睾丸超声结果;3、随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