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宫颈鳞癌患者全子宫容积CT灌注图像特征和灌注参数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灌注参数对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短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43例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宫颈鳞癌患者行治疗前全子宫容积CT灌注扫描,其中26例患者完成了盆腔MR动态增强扫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成像方式在不同方位上显示宫颈鳞癌病灶大小方面的差异。2名医师分别对灌注图像的宫颈鳞癌和正常宫体动脉血流量(AF)、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髂外动脉AF、臀大肌AF、臀大肌CT和臀部脂肪层CT值进行测量,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宫颈鳞癌与正常宫体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未绝经与绝经患者间鳞癌和宫体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宫颈鳞癌各灌注参数比较行秩和检验。宫颈鳞癌灌注参数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43例患者中22例行同步放化疗治疗,治疗结束后第3~4周内行常规增强CT复查。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对患者进行短期疗效分组。对不同疗效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宫颈鳞癌AF、BV及PS值进行t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的CT灌注参数进一步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1.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子宫容积CT灌注扫描,图像质量较好,检查成功率为100%。灌注扫描的辐射剂量为9.1mSv。2.宫颈鳞癌病灶于容积CT灌注成像AF伪彩图上显示为具有不规则边缘的红色高灌注区。容积CT灌注成像AF伪彩图与MR T1增强图像上宫颈鳞癌病灶最大横轴径分别为(41.7±11.5)mm和(40.9±11.7)mm,最大矢状径分别为(32.2±10.5)mm和(34.0±11.1)mm,最大冠状径分别为(31.1±9.9)mm和(31.6±12.3)mm,两种成像方式在三个不同方位上对宫颈鳞癌病灶大小的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应的P值分别为0.593,0.105和0.709。3.2名医师间各参数测量结果的ICC值为0.759~0.988,一致性良好。宫颈鳞癌AF值((179.4±51.8)ml/min/100g)明显高于正常宫体AF值((151.2±48.7)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BV值((29.6±12.3)ml/100g)、PS值((29.9±14.1)ml/min/100g)与正常宫体BV值((32.6±14.7)ml/100g)、PS值((32.0±15.4)ml/min/100 g)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宫颈鳞癌BV值外,宫颈鳞癌及宫体各参数值在未绝经与绝经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宫颈鳞癌AF值、BV值及PS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宫颈鳞癌BV值外,宫颈鳞癌及正常宫体各灌注参数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值范围为-0.424~-0.550(P<0.05)。4.22例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短期疗效达完全缓解(CR)组15例,部分缓解(PR)组7例。两组患者年龄、BMI、FIGO分期、病理分级、治疗前肿瘤最长径及最大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R组患者治疗前宫颈鳞癌AF值、BV值及PS值分别为(213.48±35.96)ml/min/100g、(29.25±10.66)ml/100g、(30.04±12.72)ml/min/100g,PR组患者治疗前宫颈鳞癌AF值、BV值及PS值分别为(173.17±22.97)ml/min/100g、(30.67±10.24)ml/100g、(26.39±6.02)ml/min/100g,CR组宫颈鳞癌AF值明显高于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BV值、PS值在不同疗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鳞癌AF值预测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短期疗效达CR的AUC为0.829。结论:1.以MR T1增强图像为参考标准,容积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显示宫颈鳞癌病灶大小。2.容积CT灌注成像参数在评价宫颈鳞癌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宫颈鳞癌血流量较正常宫体丰富;年龄、月经状态是影响宫颈鳞癌及宫体血供的因素。3.宫颈鳞癌病灶的容积CT灌注参数AF值有助于预测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短期疗效;AF值越大,放化疗后病灶越容易出现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