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竞争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的载体就是人才。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的人才,我国将教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高中生群体进行的旨在提高其政治素养和道德觉悟的教育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传承性、意识形态性和道德教化性要求探索出一套包括课堂交往在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有效的课堂交往因在内容本质上具有浓厚的人本性,在实践操作中具有明显的科学性,成为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的研究,从理论层面来说,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有助于从具体学科、具体层次方面发展课堂交往理论;从实践层面来说,有助于从实证的角度为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乃至全方位的新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意义上的可行性参考。“课堂交往”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师生彼此之间的精神交往与共同提升,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采取各种互动和信息交往方式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作为基本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课堂交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是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师生彼此之间的精神交往与共同提升,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采取各种互动和信息交往方式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它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有效性作为最直接和最根本的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科建设的系统化、和谐社会的建构、个人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确朝着积极的方向迈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与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交往存在着交往的范围有限,课堂中“生生交往”比重不足;课堂交往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科学而灵活的载体;课堂交往流于表面,缺乏有效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教师缺乏对学生参与交往的引导,忽视学生的差别性;学生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成为交往的真正主体等问题。简言之,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等各要素的组合在课堂交往中并没有呈现出最佳状态。分析得知,之所以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实效性不高,一方面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应试教育的误导、急功近利观念等社会背景中的非良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交往主体自身消极交往的结果。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的有效开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具体而言,从“更新课程与教学观念,推动课堂交往有效开展”;“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师生课堂交往能力”;“创新课堂交往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有效课堂交往实践”等方面贯彻课改新理念,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开发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式能力交往”。如此才能激发出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出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综合能力的社会人才,教师也会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