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水冷电机壳体铸造工艺设计及模具制造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e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国家对发动机排放要求日趋严格,新能源发动机的需求在与日俱增,新能源发动机零部件的研发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电机壳体就是用于新能源机型的的一个大型关键零部件。该零件几何结构复杂,壳体壁内带循环水室,要求要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气密性。复杂壳体零件的铸造一直是铸造行业的重点与难点。砂型铸造在目前我国诸多铸造企业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其优点在于工艺成熟,成本低廉,但是铸件毛坯余量大,容易产生各种铸造缺陷。消失模铸造由于其无需组芯,无须拔模斜度,所以使用消失模铸造工艺的铸件具有尺寸精确,加工余量少的特点。但是消失模铸造也有着一定局限性,比如EPS泡沫模样在燃烧过程中,热解出的C原子会向金属表面渗透,使得铸件面产生碳夹杂的缺陷。而且EPS泡沫的强度比不上树脂砂芯,在造型和振实过程中容易被挤压变形,甚至塌箱。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将两种铸造方式结合并解决复杂电机壳体零件的铸造工艺难题。  本文基于CAD/CAE技术对消失模的设计参数以及铸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消失模-水道砂芯组合的铸造工艺对GH电机壳体进行开发,并设计制作两副消失模模具和一副冷芯盒模具,使用UG的CAM模块对模具进行加工编程,经过调试后用生产出来的泡沫模与砂芯装配浇铸,生产出合乎产品设计使用要求的铸件。根据本文研究,得到研究结果如下:  (1)消失模和砂型铸造的组合工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铸造工艺方法,以发泡的EPS材料颗粒翻制白模来表达GH电机壳体外形,以金属模翻制水道冷砂芯来表达封闭循环水室,再将泡沫白模与水道冷砂芯组装并用干砂充实,最后进行浇铸成形。本文使用该方案,成功浇注出具有复杂外型和中空内腔的电机壳体铸件。  (2)采用AnyCastiing软件对铸造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模拟铸造过程中浇注和凝固的变化过程,并对可能出现的缺陷进行预测,使工艺人员能够根据要求采取更合理的浇注方案。  (3)采用参数化的CAD软件对电机壳体的模具进行设计,可以方便的调整各种参数,在不断调整各种模具参数的同时,整个设计过程可视化程度高,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4)使用CAM软件对模具进行编程加工,利用刀具特性,在CAM阶段可以完成一些CAD阶段的工作,比如模具的涂料层、拔模斜度、圆角等。  (5)消失模铸造在振实阶段,砂粒对泡沫模型和砂芯冲击都很大,必须采取增加芯骨或其他方式来增加模型强度;并且振实前要对泡沫模型的一些半封闭位置进行特别检查,这些部位填砂不饱满会导致铸件粘砂。  (6)对于多方向脱模的模具,灵活采用多活块的侧抽结构可以脱模,但是如果是人工操作的话就需要给活块设计一定的导向机构,如槽或导轨,这样才能保证人工装模的一致性。对于深腔铸铁模具的加工,采用镶拼式结构可以节约大量刀具成本,同时也节约了加工时间。
其他文献
该文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盆地波动特征分析为理论指导,遵循层序地层研究与波动特征分析相结合、露头分析和盆地内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华北东部地区
论文为解决中高山区航磁不均匀测线高精度网络化问题,研究并探讨了一种新的插值算法--离散光滑插值方法及其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和快速实现.我们首先在线性约束条件的基础上,
日光温室因其结构简单,能够很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寒冷干旱地区农业生产领域。准确的掌握寒冷干旱地区日光温室的环境特点及变化规律能够为温室的构建及其
夯实水泥土桩是最近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对夯实水泥土的强度特征和变形特征的分析,对夯实水泥土桩复保地基的设计计算和施工工艺的研究,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水电基地之一的雅砻江卡拉区段的泥石流,开展危险性评价研究,可以为卡拉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雅砻江水电开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该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史,当前主流地震数据处理系统.讨论了开发开放式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介绍了地震数据处理
在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形式下,我国铁路经历了五次大提速。目前在提速区段客车的时速达到160km/h,提速的范围越来越广。货物列车的载重量及运行速度也大大提高。路网的现状是客
期刊
该文是在参加长白山崩滑地质灾害防治勘察项目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崩塌灾害严重的二道白河上游一带陡坡的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特征,可能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