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家庭规模的下降和家庭养老功能的衰弱等,农民的养老问题将日益突出。本研究主要从农民的人口学特征和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的特征对农民的养老意识以及养老意识的变迁进行了探讨。农民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结构和家庭年收入等。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的特征包括强度、多元性和互换性。农民的养老意识包括家庭养老意识、自我养老意识和机构养老意识。社会网络分析的核心在于,从“关系”的角度入手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受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和边燕杰的“强关系”的启发,借助于韦伯的理想类型法,作者认为,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弱网”和“强网”。从内容上来看,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可以分为经济支持网络、日常照顾网络和精神慰籍网络,其中经济支持网络是最重要的。本研究着重探讨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持网络。本研究建立在以下四个研究假设之上:假设一农民的人口学特征对农民养老意识变迁的影响显著。假设二农民养老网络的强度越小,其家庭养老意识和自我养老意识就越强。假设三农民养老网络的多元性越弱,其家庭养老意识和自我养老意识就越强。假设四农民养老网络的互换性越小,其家庭养老意识和自我养老意识就越强。研究结果表明,已婚者比未婚者更倾向于家庭养老意识,而未婚者较已婚者更倾向于自我养老意识。联合家庭和主干家庭比单身家庭和核心家庭多更倾向于家庭养老意识,而单身家庭和核心家庭较联合家庭和主干家庭更倾向于自我养老意识。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家庭养老意识,而年轻人较老年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意识。农民养老网络的强度越小,其家庭养老意识和自我养老意识就越强。农民养老网络的多元性越弱,其家庭养老意识和自我养老意识就越强。农民养老网络的互换性越小,其家庭养老意识和自我养老意识就越强。本研究发现在农民养老意识变迁研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一是农民养老意识的界定和操作;二是农村养老模式的变化趋势;三是日常照顾网络和精神慰籍网络。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本研究提出如下一些具有咨询性的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的强度;二是有效地促进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的多元性;三是努力实现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的互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