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餐馆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研究——以魏公村蒙古族餐馆从业人员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出现了“民工潮”现象。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流入城市社会,居住于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加快了流入城市社会的步伐,从而形成了各个少数民族杂居于各大城市社会的现象。在现代各少数民族共居,多民族文化共存的城市社会中,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在适应这样的城市社会环境,必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与困难。   鉴于国内外学者关于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以北京市魏公村附近蒙古餐馆的从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访谈法与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餐馆流动人口城市适应进行调查研究。笔者从流动人口的经济、社会、文化及心理四个层面对餐馆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了解餐馆从业人员城市适应的过程与状况。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餐馆从业人员在经济、社会、文化及心理等各个层面上的适应都存在着问题。餐馆从业人员不管是在何种层面,都不可能完全适应城市社会。调查还发现,大部分的餐馆从业人员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城市社会的生活工作,但还有小部分的从业人员是很难适应城市社会。
其他文献
关于婚姻支付,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都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婚姻偿付理论、婚姻资助理论、财产继承理论。然而这些依从功利主义视角所做的分析大都局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所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父辈在城市中经历的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了独特的“农民工夹角现象”。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难题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来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结合了不久前所发生的安徽C市某个群体性事件。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受一定的“导火索”激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