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历史小说《在美国》是以波兰女演员海伦娜·莫杰耶斯卡(小说中玛琳娜·扎温佐夫斯基)及其同行者在1876年抵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所发生的故事为素材的一部作品。《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价该部作品为“探究文化真谛,宣扬真实之美,崇尚艺术之华。”小说中,苏珊·桑塔格运用了多种叙述方式,以深刻、简练的语言,独出心裁的对话,慷慨激昂的独白以及日记等多种形式,带领读者走进了一场精彩的历史之旅。小说自发表以来,评论家从女性主义、叙述手法、历史主义以及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其予以评述。本文运用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论文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承受了来自生活和性别的双重压力,通过知识学习和关心他人等“自我关怀”的方式以及利用生存游戏中的语言、爱情以及信仰等形式能够缓解女性生存的痛苦,从而实现人生解放之路。 论文主要内容和框架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绍《在美国》的作家苏珊·桑塔格及其文学作品,本文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意义。并简略介绍文中所运用的理论——米歇尔·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 第二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玛琳娜生存之痛。首先,按照时间的顺序,分析了玛琳娜在不同阶段生活中经历的痛苦与悲伤。在波兰,所遭受的外来入侵者的压迫,乌托邦社区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在美国舞台成功后的被迫“改造”,都使得玛琳娜的生活充满苦痛。其次,从玛琳娜作为女性这一身份的角度,阐述了她在家庭和职业中所遭遇的经历。家庭生活中,无论作为女儿、妹妹还是妻子,玛琳娜都无法得到家人的认可与支持;职业生涯中,她对真正艺术的追求却遭到部分业界人士的否定。 第三章运用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从“自我关怀”和“生存游戏的形式”分析玛琳娜是如何从生存之痛中得以解放的。第一部分,从“自我关怀”的表现形式,对两类知识的掌握出发,分别从对“科学知识”,即作为演员的演技,以及“社会规则”的学习和运用角度,分析了玛琳娜为解放自我做出的努力。学习表演开启了她毕生追求的演艺事业,学习外语使其走上了美国的成功舞台,而谙熟社会规则保护了身处殖民地的全家,为玛琳娜一家移民美国铺平了道路。另外,作为“自我关怀”的另一种形式,“关心他人”对玛琳娜的成功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家人的关心和听取他人意见都促成了她事业的成功。在“乌托邦”社区,对于农活家务,她亲力亲为;农场遭遇危机,她又挺身而出,挽救大家。即使作为演艺皇后,她也虚心听取丈夫的意见,为在美国的首场公演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第二部分,以“生存游戏的形式”中语言,爱情以及信仰为切入点,解析了玛琳娜的成功要素。无论是书信语言中的自我剖析还是双关舞台语言的运用,玛琳娜从这种生存游戏的形式中实现了自我解放。另外,丈夫友谊式的爱情在其脆弱之时,给予她心灵的安慰,使她认识到爱情的真谛。宗教信仰中,对上帝的坦白促使她进行自我探求,而上帝的教义又教会她明辨善恶,使其在生存游戏中以胜利者的姿态得以存活。 第四章是本篇论文的结论:第一,作为女性应该学会“自我关怀”,运用生存中必备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常识来进行自我教育和培养,管理好家庭生活,学会倾听的艺术,第二,如果人生是一场生存游戏,作为女性就要好好运用游戏中的形式—语言,爱情以及信仰,来实现人生的自我解放和升华。第三,人的生存,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人生艺术创造和审美生存的实践过程,使自身的生活变成生存美的过程能引导自身深入真理的殿堂,使自己的生活变成不断更新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