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压力倍增,土地供需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城,导致农村宅基地出现大量荒废闲置、粗放利用等低效利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协调好城市化发展与农村宅基地利用的关系,提高农村宅基利用效益,既能缓解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压力,还能促进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农村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为研究的核心命题,选取在重庆市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北碚区和武隆区为研究区;借助城市(化)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运用AHP法、Logistics模型、对比分析等方法。首先,讨论了农村宅基地利用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然后,在建立起农村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评价分析了不同区域(城郊区、旅游区、偏远山区)和不同布局类型(集中布局、分散布局)的农村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水平及差异;其次,对设定的五大类(自然、社会、经济、城市化、人口)共19个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的因素做了相关性分析;最后,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对农村宅基地利用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利用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强有力的支持,而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宅基地利用的变革。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2015年为56.10%),还处于诺瑟姆曲线的城市化中期阶段,属于快速增长期,还会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农村宅基地利用形成冲击。根据城市发展与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的互动关系,我国应该加强推进城市与农村宅基地利用的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阻碍,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水平,减少农村宅基地荒废闲置,以促进城市化的继续推进。(2)基于不同区域(城郊区、旅游区、偏远山区)的农村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表明,区域间的农村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的差异明显,尤其是偏远山区的综合效益水平远远低于城郊区和旅游区;同时,偏远山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水平也要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区域。(3)基于不同布局类型(集中布局、分散布局)的农村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表明,集中布局的效益水平略高于分散布局的宅基地。由于集中布局的农村宅基地主要是高山移民或灾害搬迁而来,在修建房屋(宅基地)时偏重于居住功能,缺乏对其经济效益的考量,许多集中布局的宅基地缺乏甚至没有为农民预留(规划)牲畜棚、院坝等设施用地,使农民不能自由的从事家庭种养殖等活动,导致其经济效益水平相对要低于分散布局的农村宅基地。但是,集中布局的农村宅基地是由政府统一规划修建,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环境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重视程度都远远高于分散式的自建房,如垃圾回收、统一供气、公路便捷度高等。所以,集中布局的农村宅基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明显高于分散布局的农村宅基地。(4)对农村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在设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城市化、人口五大类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和城市化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在经济因素中,家庭利用宅基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年均收入和年人均收入对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在城市化因素中,人口流失的影响最为显著。农村低经济收入是农村人口流失的推力,较高的经济收入吸引大量的农民进城,是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失的拉力,人口流失直接造成了农村宅基地荒废闲置、粗放利用等低效利用问题。在社会因素中,农村宅基地的区位条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宅基地利用,好的区位条件(如城郊区、旅游区)会带动农村宅基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此外,政府(政策)因素对农村宅基地利用综合效益也有重要影响,政府在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中应该发挥其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