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个海南长臂猿家族群开展野外取食行为和食物资源的研究。主要选择对C群家域内的采食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统计调查,并系统收集每月实际可利用食物资源数据,同时采集其主要食物的样品,监测其每日活动路线。并整理了实验室里2002年9月至2012年12月的野外观察记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南长臂猿共摄食132种植物,其中已鉴定的130种隶属51科83属,乔木有107种,占81.06%;藤本有21种,占15.91%;草本仅有4种,占3.03%。海南长臂猿选择的食物类型主要是肉厚多汁的乔木熟果和藤本熟果(114种),取食比例为84.44%,且不吃未成熟的果实。取食嫩叶和花部位的植物种数较少,分别有16种(11.85%)和4种(3.71%),并且嫩叶资源主要来自乔木(6.67%),取食的花主要来自草本植物(2.23%)。其中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和山地五月茶(Antidesma montanum)有两个取食部位。另外,在食物组成中还有小鸟、鸟蛋、蜘蛛、白蚁、鳞翅目的蛹等5种动物性食物。(2)海南长臂猿C群栖息地内共记录到植物性食物64种,已鉴定的植物隶属于33科49属。其中乔木52种,藤本11种,草本1种。果实类食物(包括榕属果类)所占的食物比例最大,达到了84.85%,其中非榕属果类占72.73%,无花果类占12.12%;其次是嫩叶占13.64%,其中乔木嫩叶占6.06%,藤本嫩叶占6.06%,草本嫩叶占1.51%,;花占1.51%。可见,海南长臂猿在食物选择上表现出对果实明显的选择性。(3)分析乔木型猿食植物的年龄结构发现,在海南长臂猿C群18种主要的乔木层型猿食植物中,有白肉榕(Ficus virgata)、斜叶榕(Ficus tinctoria)、黄毛榕(Ficus esquiroliana)、白颜(Gironniera subaequalis)、毛荔枝(Nephelium topengii)、黄桐、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海南暗罗(Polyalthia laui)、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青果榕(Ficus variegate)、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大花五桠果(Dillenia turbinate)、橄榄(Canarium album)等15种食物呈现为增长型结构,即幼龄个体较多,中龄个体次之,老龄个体较少。有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小叶胭脂(Artocarpus styracifoliius)呈现为稳定型结构,只有一种食物呈现为衰退型结构,即海南桃榄(Pouteria hainanenseis)。这表明C群长臂猿栖息地内的猿食植物组成主要构成还是新生代个体,目前来看还可以维持海南长臂猿现状种群数量。(4)海南长臂猿C群栖息地内的植物并不是每年都能结果,而能每年结果的植物有37种(57.81%)。研究期间结果率最高的为海南暗罗,达到了76.67%;接着是高山榕(Ficus altissima)(75%)、斜叶榕(73.91%)、白肉榕(71.14%)、光榕(Ficus glaberrima)(66.67%)、岭南酸枣(Spondias lakonensis)(63.64%)、破布叶(62.67%)、九节(Psychotria rubra)(62.50%)、青果榕(58.33%)、海南桃榄(58.33%)、毛荔枝(57.75%),结果率达到50%的还有大萼木姜子(Litsea baviensis)(50%)、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50%)、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50%)、禾串树(Bridelia insulana)(50%),共计15种,占C群全部猿食植物种数的24.19%;结果率最低的是鸭脚木,仅为9.57%。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海南长臂猿的食物树结果与否和海拔无关,而与其树高和胸径明显相关。说明海南长臂猿现存栖息地海拔已经较高,栖息地内植被结果与否都不受水分、温度、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栖息地内植物物候规律不明显,根本无法预测猿食植物什么时候结果供长臂猿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