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明末文人冯梦龙创作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冯梦龙的创作开拓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创作的新形式,即用通俗的语言摹写新兴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短篇故事,其审美趣味与创作形式上处处体现着时代特色,引起了一股模拟创作的潮流。如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不但创作形式上腄?“三言”,连“三言”的“教化”主题也一并承袭过来,在冯氏的基础上发挥创造。继凌氏之后又出现了若干模仿之作,但是因袭守旧,尤其对教化主题发挥的毫无韵味,造成了拟话本末流的乏味枯燥,通篇充斥着喋喋不休的说教,渐渐引起读者的反感,最终葬送了拟话本的大好前程,同时也引起了研究者对“三言”的“教化主题”的批判。本文就是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三言”的“教化”绝不像拟作末流一样的苍白无力,相反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本文着重论述“三言”教化的合理性与艺术性,发现作者的独特用心。本文共分两章,第一章主要是阐述了“三言”教化主题产生的合理性,从时代背景上分析其产生的意义,主要涉及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晚明世风、与文人的创作心态等几个方面,证明了“三言”教化主题的产生有着很深刻的社会原因与时代特点,从而证明其产生的必然性。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教化”的艺术,又主要从两个小方面来阐述论点:一,形式上作者的创新之处及其对教化的有利性,主要是谈到了通俗的语言与拟话本的模拟说书人口吻的亲切性和通俗性,以及故事的时代性促成寓教于乐的教化效果等;二,内容上,重点分析了民间信仰对“三言”教化主题的深层次的作用,分析了民间信仰的特性、明代民间信仰的氛围以及民间信仰在“三言”中的表现形式,最后找到贯穿民间信仰的因果报应精髓,并且与作者教化思想联系在一起,得到作者利用民间信仰的因果报应理论,对读者的以行善的利益的诱惑与作恶的后果的恐吓,达到警彻人心的目的,令人回味无穷。即证明了“三言”的“教化”主题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效应,与后期拟作末流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与卓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