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强大,社会建设进程不断深化。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市场化进程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我国农产品的供给已从最初的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但是,在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这两种本应是矛盾的现象却同时出现,农产品的买卖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因此,如何缓解农产品买卖双方的不平衡局面,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对立关系,构建一条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农产品供应链是迫在眉睫的。基于此,农超对接的诞生正满足了我国发展的要求。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是将农产品的生产终端和销售终端直接连接起来,从而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环节,这也就意味着更少的流通成本,释放了农产品供需双方的负担。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具备农产品数量大、质量优等优势,虽然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农超对接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良好。随着农超对接工作在黑龙江省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因此怎样解决黑龙江省农超对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成为了本文研究的焦点所在。本文以黑龙江省农超对接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有效的材料数据收集,较为科学地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从定性的角度阐述观点,而且从定量的角度上加以分析。本文在对农超对接的概念做出界定后,按照逻辑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政府四个角度阐述了黑龙江省农超对接发展的现状,并且介绍了黑龙江省农超对接的几种典型模式,并总结出黑龙江省农超对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后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研究对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超对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推进农超对接工作可以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今后黑龙江省农超对接工作的深入实施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