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用其一生致力于戏剧演出和话剧创作事业,写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多部著名的剧作,塑造了一批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诸如周繁漪、陈白露、仇虎等。曹禺的戏剧创作以建国之时为分界,可有较为明显的前后期之分,前期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等,后期作品如《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其后期创作与前期比较,无论在形式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方法、创作思想方面,都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而前期作品在艺术和思想方面都较后期略胜一筹。正因为此,评论界关于曹禺前期作品的关注远多于后期作品,而他们对其前期话剧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不一而足。究竟作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作品真正的思想内涵是什么?这似乎从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复杂关系中难以解释清楚。如今,我们作为研究者来解读曹禺,只是为了走近这位大师,与他进行精神层面上的对话。本文拟从曹禺创作三部话剧的心理切入,分析其创作的原因,探析其创作的心路历程,寻求其剧作的独特性。本文认为曹禺“生命三部曲”的创作是剧作家的心理宣泄与自我确证的过程,话剧的创作是作家内心情感迫切表达的需要,是作家对现实需求的弥补。所以本文以作家创作时的心理为切入点,第一章分析了作家创作前的童年体验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创伤,作为其激情创作的重要原因,其中具体分为爱的缺席、归属的困惑、精神的压抑三小节,分别从生母离世、父亲形象、青年经历、个人气质等方面论述曹禺创作前苦闷的原因,表明其创作的动机;第二章通对话剧中的情节、人物等方面的详细解读,分析了作家创作时的心理变化和自我宣泄的过程,共分为三小节,每部话剧为一小节,第一小节论述了作家创作《雷雨》时的郁热性情与挣扎心理,主要包括郁热的性情、燃烧的情感、悲悯的情怀等三方面,第二小节论述的是作家创作《日出》时逃离与愤懑的心态,具体分为光怪陆离的社会、按捺不住的愤怒、呼之欲出的幸福等三小部分,第三小节论述了《原野》中作家郁热性情的回归和写作时狂欢的情绪,具体从“原野”的出场、蛮性的遗留、心灵的狂欢等三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分析了作家通过话剧创作得到的自我确证以及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分别从自我性格的确认与超越、矛盾情感的体验与表达、生存困境的探寻与追问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节主要论述了作家通过三部话剧得到的对自我性格与精神状态的确证,第二节论述了曹禺对家庭和父亲形象的情感的确证,第三节写出了作家在剧作中展现的人类的三种生存状态:挣扎、凝固、解脱,论述了曹禺剧作中人生困境的表现形式以及试图逃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