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曹禺的经典剧作《雷雨》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生成机制的探讨。据文献显示,大部分的关于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研究都是基于修辞学、结构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大部分的中国学者也都是将精力集中于研究其定义、发展、分类等。纵观现存的文献,我们发现鲜有学者从理论的层面来研究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性的书籍和论文也很少。在国内,几乎没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雷雨》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转喻视为语料进行研究。而我们这篇论文主要从该角度来考察《雷雨》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生成机制。为了对《雷雨》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生成过程进行理性的探讨,我们将主要应用徐盛恒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作为本论文的理论框架。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文本分析和整体论的方法,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试探性的。将以上相关的理论应用在这篇的论文中,我们可以得到间接言语行为转喻可能的生成过程:(1)说话人在心智上建立起表达意向,以此建立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联结,确定表达式建构的自主成分。(2)说话人积极建立对应关系,听者通过联想、误解等手段积极思索在语音、语义、结构等方面存在哪些可能性,探寻相邻/相似联系,确立自主-依存成分,以使交际有效进行。(3)受话人建立对应关系,从而推衍说话者的对应表达式,并建立此种对应表达式,构建成间接言语行为转喻表达式。由此,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它不是在介绍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一般现象,而是重点对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生成机制做出试探性的探讨,是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原理在一种全新语言现象中的运用,这将会给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生成和理解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进而跳出了传统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生成研究的模式。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篇论文仅仅对间接言语行为转喻中的某些类别进行探讨,得出的机制对于其他语言现象和其他类间接言语行为转喻是否适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