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政府与社会关系形态演进探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是政治学、公共行政学领域的热门议题,也是政府治理体系改革的现实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涉及到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制度性建构。本文选取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形态作为切入点,以建国后现代化进程为时间中轴,基于制度环境和行为选择的分析框架,历时性地探讨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形态演进。首先,本文分析了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制度环境:两极化的国际格局、苏联式的制度移植和工业化建设百废待兴。在此制度环境下,政府权力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建立了全能主义的政治体制。在全能主义政治体制下,政府动员社会实现既定的政治目标或政治设想,社会完全依附于政府,与政府呈现出同构、合一的状态,也就是政社同一形态;然后,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的制度环境:制度反思与改革、合法性基础重建、正反经验吸收和整合、社会结构逐渐分化,指出我国由全能主义政治体制进入了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在威权主义政治体制下政府一方面分类控制着社会,另一方面又吸纳社会有限的嵌入,形成了政社镶嵌的关系形态。紧接着,本文又进一步分析了当今时代的制度环境:风险社会取代工业社会、技术革命引领社会变革、政治现代化滞后经济现代化、合法性危机与“距离悖论”,提出了契约政府的概念,认为在新的制度环境下,政府应选择与社会就政策议题、公共服务通过签订具体契约的方式进行对话与合作。社会不再是镶嵌在政府治理体系中扮演辅助性的功能角色,而是以功能性主体的姿态与政府对话、合作,这形塑了政社交叉形态。最后本文认为,政社交叉形态下的契约——对话——合作框架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然选择,是政府治理体系改革较为理想的方向。
其他文献
首先介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引进商业数据库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然后阐述高校图书馆开展对商业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及重点工作。通过分
混合作业是经典的自由作业和异序作业的一种综合,其中一些工件可以按任意的机器顺序进行处理,而另一些工件必须遵守预先指定的机器顺序.本文研究安装、加工和拆卸时间分离的两台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社会思潮蓬勃而起,社会阶层加速分化,内忧外患频仍。清末立宪包括清廷自上而下的预备立宪新政与立宪派自下而上
1904年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颁布,公司组织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在在中国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在公司实践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民众对公司制的认识逐步拓展和深化。南京国民政府的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担负着高职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重担,"辅导员进公寓"的实行解决了现阶段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诸多不便和困难,在学校的和谐发展、学生的管理教育和辅导
以北京市地铁6号线为研究区,采用P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地面沉降信息,揭示了线状研究区自西向东沉降速率增大的沉降空间分布特征,6号线最大年沉降速率为77.2mm/a,出现在常营
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hotspot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or the most recent 11-year period (2002 to 2012) were analyzed to elucidat
The phenomenon called “flashover” or “eruptive fire” in forest fires is characterized by a sudden change in fire behavior: everything seems to burst into fl
在1902年至1922年学制变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围绕两套商务版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辅之以教授法,以文本分析为基础,重点梳理清末民初初等小学国文一科教科书课文授课内容,从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