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代以降,中国社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书写都市一度成为了潮流,“70后”作家手其中理应是最具都市书写的潜质的,特殊的生长和生存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文学经验与乡土中国无缘,同时对于历史、信仰、价值理想的传承在他们这里表现为“断裂”,都市是唯一让他们进入生活和发掘叙事想象的写作资源,他们所赋予都市的文本性对旧有的文学理论研究体系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试图以时间为线索将“70后”作家的都市写作状态予以概括和分析,尝试用历史性的眼光去审视90年代末大众文化主导下的文学产业化带给“70后”写作的影响并给予新的阐释,同时以此为源理清“70后”写作的发展脉络,将其对都市的书写在其中予以定位。全文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70后”作家群体以及其都市小说的创作做一简要的介绍和概述,以此来勾勒研究对象的整体外观。另外对涉及本论题的研究理论著作和研究现状做出大致梳理和简单评述。再者就是对本论题研究角度和方法、研究的目的做出总结。第一章,对“70后”作家步入文坛之后在来自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大众文化和消费潮流盛行、文学产业化转型等因素影响下的写作状况做出概述和总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对都市文化的兴起和内容做出界定,并且简述了作为都市文化的核心和表征的大众文化,以及其得以流行的现实基础,即消费从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到文化形态的形成。其二是简述了处于文学转型期的“70后”作家群体以及他们在写作上所面临的影响。第二章,对“70后”作家的都市书写做出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分析,其中包括对卫慧与棉棉的写作做为文学事件的解读,对“70后”网络写作的兴起和消退过程的分析,选取了三位在都市小说创作上具有代表性的“70后”作家朱文颖、徐则臣、戴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文本细读。第三章,对新世纪以来的“70后”作家群体的都市书写的转化和趋同做—总揽和概观。无论是市场力量干涉之下的作家分化还是作家自然成长带来的转化和趋同都在证明着“70后”作家们正在经历着不断地自我提升。结语,在全文的基础之上对“70后”作家的都市写作做出进一步归纳和提升。在摆脱了最初的迷离与困惑之后,伴随着作家的使命感的回归,“70后”作家依然在路上。在现有生活的体验和想象虚构之间该如何构建人们心灵上的家园,将是这些作家都市书写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