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遥是一个英年早逝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43年短促的生命历程中,苦难与其终生相伴。于生活,他主动尝试宿命般的各种苦难,在乡村与城市的奔波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价值;于创作,他用温暖的泪眼张望苦难的世界,为游走在平凡世界的人们寻找着生命的归宿。苦难,在路遥的世界里与生存同在,沾染着宿命色彩,并成为拯救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将在前人其他角度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宗教文化角度对路遥及创作再解读,以期在新的语境中寻找出新的意义空间。 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路遥生平及前人对路遥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梳理;第二章首先以现代作家“染指”宗教文化常见的方式作为铺垫,接着从地域文化的影响和宗教文化的渗透两个角度,探讨陕北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丰富的宗教文化遗存对作家可能产生的影响,最终引入到宗教文化视阈下路遥的研究。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从宗教文化角度解读路遥的生活及其文学创作是这两章研究的中心,个体对苦难的感受和作家在苦难中如何寻找归宿将是这两章论述的重点。具体来说,第三章从路遥童年的创伤、政治的失意、创作的艰辛、成年的坎坷、爱情的纠结和弥留之际的宿命观几个角度,再现作家在真实生活中对苦难地积极体验,探索作家在苦难而无常的短暂生命历程中对个体归宿的安顿;第四章以路遥的代表作《人生》及《平凡的世界》为经典蓝本,结合其他作品,通过对作家建构的漂泊的男人世界和追求至善的女人世界中,不同主人公在生命历程中重要的抉择进行述评,体悟作家在苦难中对个体灵魂安顿的深刻意义。基于陕北地域性宗教文化的复杂性,路遥宗教文化言说的不明显性,不同宗教文化之于路遥影响界限的模糊性,在具体论述过程中,论文对不同时段和不同人物各有侧重地进行了分析。 苦难性是人类的普遍性,路遥无论在生活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一如既往地崇拜着苦难,演绎着人生的悲剧。从宗教文化去解读路遥创作而不定位于宗教性,也许是对路遥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