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左心室两种不同短轴定位方式的研究及分析,探讨两种短轴定位方式对左室功能、左室心腔大小及心肌壁厚度有无统计学差异。 方法:35例病人,通过对同一病人进行两种短轴定位方式的扫描。两种短轴定位方式分别为1.垂直于室间隔的短轴位;2.垂直于心尖部到二尖瓣连线的短轴位。两种短轴定位方式均通过FIESTA序列采集图像,扫描范围从心尖部至基底段,约8-9层,每层20幅图像,层厚为8mm,间隔2mm,矩阵256*192。在通过Repordcard软件进行后处理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比较1.左室心腔大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室缩短率);2.左室心肌壁厚度(AHA推荐的心肌节段,不包括心尖);3.左室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心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通过SPSS18.0软件对两种不同短轴定位方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1.左室心腔大小方面:垂直于室间隔的短轴位 EDD均值为5.19±0.102cm,ESD均值为3.32±0.174cm,FS均值为36.16±2.081%,垂直于心尖部到二尖瓣连线的短轴位的EDD均值为5.10±0.099cm,ESD的均值为3.28±0.179cm,FS均值为36.32±2.24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P=0.008)有统计学差异,左室收缩末期内径(P=0.474)及左室缩短率(P=0.869)无统计学差异。2.左室心肌厚度方面:中间段室间隔前壁(P=0.002)、中间段室间隔后壁(P=0.001)、前侧壁(P=0.028)、下侧壁(P=0.015)以及基底段室间隔前壁(P=0.014)、室间隔后壁(P=0.018)、前侧壁(P=0.041)、下侧壁(P=0.032)存在统计学差异,余心肌壁无统计学差异。3.左室心功能方面:垂直于室间隔的短轴位 EDV均值为108.83±5.79ml,ESV均值为47.92±6.28cm,SV均值为60.63±2.98ml,LVEF均值为58.68±2.81%,垂直于心尖部到二尖瓣连线的短轴位的EDV均值为107.01±5.77ml,ESV均值为47.62±6.33ml,SV均值为58.83±3.28ml,LVEF均值为58.78±3.36%,,左室舒张末期容积(P=0.039)有统计学差异,左室收缩末期容积(P=0.994)、心搏出量(P=0.495)、左室射血分数(P=0.956)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室间隔心肌测量方面垂直于室间隔的定位方式优于垂直于心尖部与二尖瓣连线的短轴定位方式。在测量心腔大小与游离壁心肌厚度方面垂直于心尖部与二尖瓣连线的短轴定位方式优于垂直于室间隔的定位方式。在心功能方面,两种短轴定位方式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