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调适与非农村庄的内源性发展——来自一个鲁中村庄的实地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以山东省中部一个远离城市、缺乏资源优势而实现了非农化的村庄H村为个案的实地研究。通过对H村在改革前后经历的发展历程的分析,探讨村庄主动进取、渐进发展,实现非农化的内在逻辑。 我们通过对村民的访谈收集资料,并获取了关于村庄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在村庄发展初期,一方面利用村庄内部的地缘关系及社会关系网络,另一方面利用村党委与国家行政体系之间的天然联系获取外部支持。在村庄发展过程中,改革后遗留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了村庄的发展方向;村党委延续了改革前的强大动员能力,成为村庄发展的主导力量。村庄内部的传统因素也在非农化过程中悄悄地改变着。村民的职业非农化,生产的季节性观念转变为工作的时间观念,村民生活从散漫无序转变为有节奏和条理性。村民的面对面直接交往在减少,业缘人际交往在增多。村庄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发生半社会化的转变,养老敬老的传统与之发生了摩擦,但是没有被消减而是得到了加强。村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表明了农民市民化的趋势,但是农民还没有自觉地意识到。 最后,我们总结了H村发展的内在逻辑,那就是在内部传统因素与外来现代因素的互动融合中,村庄内部条件不断成熟,村庄主动开发利用村庄内部的有限的资源,实现了内源性发展。我们认为在H村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是改造原有的集体组织框架,实现了农民的组织化。我们也发现了H村这种农民组织化路径具有封闭性、同质性等自身局限,因此提出要增强其开放性,谋求大市场体系中的专业分工合作。
其他文献
1 选地整地做床1.1 选地西洋参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喜土层较肥沃、通透性好的砂壤土。前茬作物以豆类作物、禾本科作物为好,不宜用烟草、茄科、十字花科作物作为前茬。1.2 整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正在经历着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农村工业化的持续发展,非农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业产业或流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军
我市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制种隔离安全,水肥条件好,适宜于发展种子生产。近年来,我市种子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市场、品种等不确定因素,致使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在新媒体背景
通过正交试验及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了因子的显著性,确定了由苯酐氯化合成四氯苯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80~160℃,原料配比为n(苯酐):n(工业级
期刊
期刊
手机短信是当代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和传媒介质,其内容触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功能覆盖了聊天交友、情感交流、娱乐休闲、信息传播多个层面,短信的编写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大棚栽培的优质早熟小型西瓜品种,如黑美人、金美人、小兰、宝冠、秀玲等。2 播种育苗根据万安乡下圳村的海拔高度,早春播种,播种期可定在3月 Selection
1 严格隔离按照规定的隔离区和指定的品种生产,不得插花种植其他玉米品种,不得将剩余种苗转让其他农户种植或转移田块种植。对各隔离区周边高产有影响的,相应农户应自行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