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Wernerfelt and Montgomery (1988), Lang and Stulz (1994), Berger and Ofek(1995)等学者研究发现多元化公司存在“多元化折价”现象后,众多的财务金融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开展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多元化经营损害企业价值已经成为财务金融界的共识,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亦成为财务金融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我国属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等因素使得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为了考察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本文系统地分析整理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20家公司2001—2006年的行业收入构成及其财务会计资料,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背景,围绕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2001—2006年间32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把多元化熵指数分解为相关熵指数和非相关熵指数,重点研究了相关熵指数和非相关熵指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负相关;非相关多元化与公司绩效负相关:相关多元化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即多元化经营与非相关多元化会损害公司绩效,而相关多元化会提高公司绩效。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区分不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讲,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应当慎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多元化折价现象,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折价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第一,多元化程度越高,资产周转率越低,即代理成本越高。第二,多元化程度越高,成本效率越低。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折价的原因为代理成本高和成本低效率。这为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折价提供实证依据。同时,对已有的关于多元化经营折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本文主要考察了政府干预对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下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实施多元化经营。但是,在政府干预下,多元化经营行为更多是出于政治目标和社会责任的考虑,背离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造成政府干预下的多元化经营会损害公司的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新兴市场中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加深了新兴市场中政府与企业间关系的认识。以2001—2006年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2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财务杠杆、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将财务杠杆、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统一在一个系统框架中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联立方程模型(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前的研究表明,相对于专业化公司来讲,多元化公司有较高的现金流量和较低的高净现值的投资机会。因此,对多元化公司来说,与潜在过度投资有关的代理成本会更高。许多研究文献认为增加负债会降低代理成本。因此,我们期望多元化公司的绩效随着财务杠杆的提高而增加。而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公司的绩效随着财务杠杆的提高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