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264例盆底功能障碍且无下尿路器质性病变及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严格采用国际POP-Q评分标准,根据脱垂程度进行分组(Ⅱ~Ⅳ度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动力检测,测定尿动力参数,判断不同程度脱垂尿动力参数的变化,对下尿路影响情况以及尿动力参数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分级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64例盆底器官脱垂及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68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尿动力参数经单因素及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单因素分析时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产次、病程、绝经等因素对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动力参数,最大尿流率值分别(27.44±0.96)ml/s,(21.20±0.71)ml/s,(13.44±1.00)ml/s,残余尿量值分别为(55.26±7.66)ml,(70.26±5.52)ml,(115.45±8.30)ml,最大逼尿肌压力分别为(48.68±2.18)cmH2O,(61.89±6.73)cmH2O,(72.87±3.42)cmH2O,腹压漏尿点压分别为(91.18.±3.31)cmH2O,(71.42±5.61)cmH2O,(87.33±4.72)cmH2O,最大膀胱容量为(450.60±9.38)ml,(418.27±9.07)ml,(380.15±13.81)ml,以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14.9%(10/67),43.3%(29/67),41.8(28/67),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分别为10%(10/100),40%(40/100),50%(50/100),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73.5%(50/68),17.6%(12/68),8.8%(6/68),各项指标随着脱垂程度的增加有不同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影响脱垂发生的相关因素纳入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显示:BMI,病程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有高度相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总比率占总POP患者的25.8%(68/264),按Stamey分级法分为:1级27例(在咳嗽、喷嚏、运动等高腹压增加下发生尿失禁),2级27例(在走路、上下楼梯、日常活动等中等腹压增加下发生尿失禁),3级14例(体位改变等轻微腹压增加就发生尿失禁,接近完全尿失禁)。将可能影响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法显示年龄、绝经时间等因素对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纳入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表明慢性病史,病程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严重程度相关。尿动力学各项参数比较,其中腹压漏尿点压值随着压力性尿失禁程度的加重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合并主观下尿路症状患者占总POP患者的55.7%(147/264),且各脱垂程度之间相互比较主观下尿路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POP程度的加重尿动力学参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OP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并与与压力性尿失禁密切相关。因此,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POP合并下尿路症状以及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十分重要作用,术前应详细评估下尿路功能,如不给予足够重视,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