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中央高度关注农业生产,近年来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改革来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及时掌握区域范围的粮食种植的熟制、规模和和生产方式,有利于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应对。“十三五”时期是江西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水稻也是江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提倡扩大水稻多熟制的种植区域,是有效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之一。开展江西省范围的水稻熟制遥感动态监测,分析水稻种植空间变化,有利于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本论文针对江西省的农业大省地位,从不同区域范围探讨江西省水稻种植状况及其变化,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的研究内容:(1)以江西省及其典型粮食产区为研究区域,收集多个时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利用Google Earth云平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开展江西省范围的水田目视解译,提取水田的分布范围,分析了水田空间分布特征;(2)根据不同熟制的水稻生长物候特征,选取特征时间窗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阈值判断,实现2015年江西省水田范围内单/双季稻种植空间分布的遥感提取;(3)针对鄱阳湖平原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开展鄱阳湖平原区多年份水稻种植熟制的时空变化遥感分析,并结合农户调查,探讨熟制变化的自然和社会因素;(4)根据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情况,分析了退田还湖圩区耕地返耕的现象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的水田面积有274.85×104hm2,在鄱阳湖平原区和吉泰盆地呈现连片集聚分布,而在山地丘陵区呈现零散、破碎性分布;(2)2015年江西省双季稻占水田面积的51.82%,单季稻占48.17%。双季稻分布在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平原和赣西高产区。在城镇周边区域,山区,丘陵等地带,则偏向种植单季稻。利用种粮大户和野外调查数据,对江西省2015年水稻多熟制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样本精度在70%以上。(3)1990年鄱阳湖平原区的双季稻种植面积为30.85×104hm2,2003年双季稻种植面积骤减为23.29×104hm2,受近年来农业税免除、种粮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影响,2015年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加为28.04×104hm2;1990-2003年间,单季稻种植面积相应地持续增加,而在2003-2015年单季稻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从1990年至2015年,鄱阳湖区水稻熟制的空间变化明显;湖区水稻种植熟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4)1990-2015年双退圩区中单/双季稻种植面积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近年来圩区水田面积呈下降趋势。双退圩区水稻熟制的种植变化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由于政府的引导和提倡,圩区种粮大户对多熟制的种植更加普遍,影响力度开始增大。